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二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二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二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材料一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实质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的主张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是怎样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说明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心论点:变法最重要的在于变官制。实质内容: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君民共治。
(2)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等。
(3)“悉迭天听”证明了“官民上书言事”得到了一定的印证;但不是“人人封章……举国欢蹈”,因为维新改良运动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4)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举一反三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     ]
A.《时务报》    
B.《中外纪闻》   
C.《国闻报》    
D.《循环日报》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天演”、“物竞”、“天择”、“淘汰”等术语在中国流传并渐成爱国志士的口头禅。与这些术语的出现密切相关的近代思想家是 [     ]
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陈独秀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     ]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兴民权, 宜先兴绅权; 欲兴绅权, 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其开民智奈何?……民智者富强之原。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今者物穷则变,言时务者,人人皆言变通学校,设学堂,讲西学矣。虽然,谓千年以往,中国必收其益,则又未必然之事也。何故?旧制尚存……是故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欲讲实学,非另立选举之法,别开用人之途,而废八股试帖策论诸制科不可。 ——严复《原强》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和严复的主要政治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梁启超相比,严复的思想主张有何鲜明特点?维新派民主思想的实践效果怎样?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