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余粮征集制是征集农民手中一切粮食C.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D.一切生活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余粮征集制是征集农民手中一切粮食C.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D.一切生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
B.余粮征集制是征集农民手中一切粮食
C.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D.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1918年,苏俄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了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甚至无偿交售国家;工业方面,将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A、C、D项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B项表述错误,故选B。
点评:战时工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其原因在于,布尔什维克党主观上存在着试图由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愿望。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
C.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历史伟人有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下面三幅图片分别为列宁、罗斯福、***。

面对20世纪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剧变,这三个伟人在当时各自的国家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请结合史实回答:
(1)这三个伟人在当时各自的国家都进行了那些成功的改革?(3分)
(2)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主要特点?结果和影响如何?(9分)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供保障;通过制定新的劳工关系法,给劳工权益提供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措施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对其加以简要评价(4分)
材料二: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性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新”有何表现。(2分)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积极意义。(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定经济政策的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现代历史上,各国针对各自经济发展问题都进行了有益的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1921年列宁的讲话
材料二   1929-1937年美国失业率变化表
年份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失业率(%)
3.2
8.9
16
24
25.2
22
20.3
17
14.3
 
材料三   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9月23日封面。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什么?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6分)
(2)  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国这一时期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列为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的原因。你又是怎样理解这期杂志封面的标题?(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环节中,与俄国新经济政策实质最为相似是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