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 走这种道路的国家是A.英国B.

“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 走这种道路的国家是A.英国B.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 走这种道路的国家是
A.英国B.苏联C.法国D.美国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描述的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斯大林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短时间内快速了实现了俄国的工业化,但长期实行造成了苏联经济的不协调发展和后续动力不足问题,所以答案选B,A C D三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上述特征不符。
举一反三
赫鲁晓夫在上台之初说:“我们共产党员……好像是布道的神父,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我们又不是神父,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经济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
B.反映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
C.表明赫鲁晓夫试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态
D.赫鲁晓夫决定全盘否定斯大林体制,对苏联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强化城市政权便于镇压反革命
C.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D.杜绝城乡人口的流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工资是收入分配的重要形式,合理的工资制度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六个工人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收入的总数和百分比
家庭工资总数
子女工资(子女数)
子女占家庭工资比(%)
家庭盈亏
除去子女工资后家庭盈亏
296.20
366.12
418.10
657.80
678.33
720.52
86.10(1)
160.55(2)
257.60(2)
41.36(1)
34.95(1)
91.56(1)
29.0
43.85
61.6
6.2
5.1
12.6
-13.72
+15.67
+76.78
+56.85
-29.23
+110.08
-99.82
-144.89
-180.82
+15.49
-64.18
+18.52
平均
84.01
19.7
+36.07
-75.95
——据丁同力、周世述:《上海工厂工人之生活程度》(1931年)整理
材料二  高速度工业化所采取的形式是猛烈压缩工人和农民的消费来实现“原始积累”,正像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是以加剧人民贫困为基础的。但是,除了得到大规模外援的情况外,任何加速积累,只有通过增加生产者没有消费掉的那一部分社会剩余产品,才能实现。不论这种现象是在哪一种社会里出现,情况总是这样。这完全不是什么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特点。
——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材料三  罗斯福在要求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时解释说:“如果每个公平竞争的企业雇主同意付给工人高工资实行短工时的话,就不会伤害任何雇主……这比失业和低工资强的多,人们有了钱会去购买更多的产品。”
材料四    50年代 “工资条”是用手写的,工资条上只有工资总额一项。……到了上世纪90年代,工资条上有了“绩效工资”, “菜篮子”、高原补贴、艰苦补贴、高温补贴、取暖补贴等项目。……
——新华网北京2009年9月8日《工资条里的新中国六十年》
请回答:
(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和民间组织为禁止或减少使用童工做了很多努力,但效果不佳。结合材料一,分析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2分)
(2)苏联长期实行低工资政策。结合材料二,分析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苏联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3)你是否认同材料三中罗斯福的解释,简要说明理由。(4分)
(4)依据材料四,90年代与50年代相比,职工工资发生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经济背景。(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斯大林模式从形式上看表现出来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实际上它的关键问题是教条主义地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片面追求公有制,政治上忽视民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斯大林模式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完全一致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从反面证明新经济政策的正确性
C.斯大林模式不可能推动苏联的现代化建设
D.斯大林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