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17年十月革命后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变化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分析各个时期实行不同经济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自1917年十月革命后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变化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分析各个时期实行不同经济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自1917年十月革命后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变化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分析各个时期实行不同经济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
变化:十月革命后,实行国有化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原因与影响:(1)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为粉碎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并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政权,但后来遭到了农民的反对,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2)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该政策使苏俄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政权,也巩固了工农联盟。
(3)由于处于列强包围之中,为了增强国力,特别是加快工业化步伐,斯大林以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取代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实行使苏联迅速建立起了重工业体系,工农业总产值一度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也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体制弊端,使经济缺乏活力。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的时间范围是“十月革命后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关键词是“经济改革变化”,所答项是“变化趋势”“原因”“影响”。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经济发展状况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材料二: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在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的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与1913年对比:
项目
增长幅度(%)
工业产量
500
生产资料生产
900
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
1900
机床、汽车、拖拉机、航空、化学工业
建立起崭新的工业部门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从两段材料之间的联系,说明材料呈现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原因。
(2)材料一中受打击最大的是哪两国?在相同的打击面前,两国试图摆脱危机的道路为何不同?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联已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指出苏联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的主要原因是
A.计划体制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B.苏联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C.“斯大林体制”是最先进的经济体制
D.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道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历史条件有
①实行工业化 ②实行农业集体化 ③实施五年计划 ④取消新经济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1月广州市高三调研)(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斯大林规定社会主义事业同资本主义阶段形成的一切东西完全对立起来,让社会主义在一个封闭的自我陶醉的环境中运行,以显示社会主义的“纯洁性”和“优越性”。他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经济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摘自《世界历史》杂志
问题:   
(1)“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上述认识,在他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这种工业化道路对苏联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7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总结历史和苏联工业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国在探索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你认为他所说的“消极的东西”主要是(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苏联轻重工业比例的失调
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D.苏联农业的落后局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