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没有一种以思想改革为基础的社会改革,中国就不能变革。这场政治革命失败了,因为它是外表的、形式的,只触及了社会行动的机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没有一种以思想改革为基础的社会改革,中国就不能变革。这场政治革命失败了,因为它是外表的、形式的,只触及了社会行动的机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没有一种以思想改革为基础的社会改革,中国就不能变革。这场政治革命失败了,因为它是外表的、形式的,只触及了社会行动的机制,但却没有影响对生活的观念,而这种观念实际上是控制社会的。”
——杜威《中国的新文化》(1920年)
材料二:“他(杜威)在1919年底谈到辛亥革命的‘相对失败’时断言,这个失败是‘由于政治改革大大领先了思想和精神上的准备;政治革命是形式的和外在的;在名义上的政体革命兑现以前,需要有一场思想革命’”。
—— 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1959年)
(1)材料一中杜威所指“变革”的含义是什么?“这场政治革命”最有可能指的什么事件?以近代中国改革之例证明杜威观点。(6分)
(2)依所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杜威在此强调的中心观点,据此说明杜威对五四运动的态度,并分析杜威观点的历史依据。(9分)
答案

(1)社会的质变;辛亥革命;其观点是正确的,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2)中心观点:思想革命比政治革命更重要。肯定了五四运动在思想方面的意义,其观点正确。中国古代的商鞅变法通过是否变法的大讨论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西方的启蒙运动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没有一种以思想改革为基础的社会改革,中国就不能变革...而这种观念实际上是控制社会的。”可以判断出杜威所指“变革”的含义是社会的彻底革命,“这场政治革命”最有可能指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均没有进行思想革命,可以证明杜威观点。
(2)依所材料““没有一种以思想改革为基础的社会改革,中国就不能变革...但却没有影响对生活的观念,而这种观念实际上是控制社会的...在名义上的政体革命兑现以前,需要有一场思想革命’”,即可概括出杜威强调的中心观点是思想革命比政治革命更重要。依据其观点,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所以是肯定的态度。分析观点的历史依据可以从中国、西方,或者中国古代、西方近代等时间为线索,进行说明。
举一反三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艰难曲折。
材料一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6分)
(2)材料二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在给麦迪逊的一封信中曾说:“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陷;而唯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尊荣的地位和成果,这种地位和成果曾经是我们的正当要求,是我们争取的无限光辉前景。”
——摘自赵晓兰《美国的诞生》
材料二   汉弥尔顿说,“不完美之人”不能制造出“完美之物”,美国宪法是一个集体讨论制定的多种意见的混合物,它必然既混杂着一些良知和智慧,也混杂着一些错误和偏见。
——摘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制定的原因及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表现,由此谈谈你对美国民主宪政发展的认识。(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郑观应(1841-1921年)年谱节选
1858年,在上海学商,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任买办
1878年,李鸿章委托郑观应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2年,出任当时几至不能维持的轮船招商局帮办
1891年,任开平煤矿粤局总办
1894年,出版《盛世危言》,提出了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
材料二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记载:“考日本东瀛一岛国耳,土产无多,年来效法泰西力求振作,凡外来货物悉令地方官极力讲求,招商集股,设局制造,……”。《盛世危言》问世之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一触即发之时,国内的民族危机感极重,该书出版后随即轰动社会并以极快的速度传播。
(1)据材料一,概括郑观应历史活动的主要特点。(6分)
(2)据材料一、二,概述郑观应经世取向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
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②当代国际间的经济、军事竞争实际上就是科技的竞争
③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④尖端科技的发展在国家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和资金是独一无二的,任何发展中国家都有求于
发达国家。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发达国家同样会有求于发展中国家,只要发展中国家所拥
有的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如中国和印度的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等。利益分配的键在
于大家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A.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互补性
B.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自身资源
C.发达国家掌握全球化主动权并获得最大收益
D.全球化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加剧了全球利益的失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