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徐元章曾痛书挽联:“融贯东西学理,调和南北党争,问如此奇才,古今有几?道德发为文章,英雄造成时势,痛横来惨祸,天地不仁。”对挽联中哀悼的这位英雄“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13年,徐元章曾痛书挽联:“融贯东西学理,调和南北党争,问如此奇才,古今有几?道德发为文章,英雄造成时势,痛横来惨祸,天地不仁。”对挽联中哀悼的这位英雄“造成时势”表述正确的是A.分崩离析满清统治 | B.风起云涌民主革命 | C.滚滚洪流宪政共和 | D.蓬勃发展工农运动 |
|
答案
C |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宪政共和的有关内容。从题干“1913”、“挽联”和“南北党争”可以得到信息,1912年,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由宋教仁主持。国民党希望通过国会选举,***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并在国会选举中获得参众两院大多数席位。为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部下刺***宋教仁,故与宋教仁相联系的时势为宪政共和。C正确。故本题选C。 |
举一反三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 (含天津)
| 江苏(含上海)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湖北
| 奉天
| 其余省份
| 58%
| 19.82%
| 5.37%
| 4.22%
| 3.96%
| 2.56%
| 2.43%
| 2.43%
| 1.02%
|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A. 民族工业在地区上分布严重不平衡 B. 民族资本较外国资本仍处于劣势 C. 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D.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此所以认为公敌,义不反顾。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这一檄文旨在A.反对袁世凯刺***宋教仁 | B.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 C.反对袁世凯解散国会 | D.彻底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
|
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如下: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以上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A.人们依旧具有较浓厚的保守思想 | B.婚礼形式删繁就简 |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D.恋爱自由成为时尚 |
|
1875年,徽州富溪人谢正安创制“黄山毛峰”,并与英国茶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间谢裕大茶庄成为徽州茶商之首,到了1915年以后茶庄开始下坡路。该茶庄出现衰败的原因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中英茶叶贸易 ②买房置地导致资本匮乏 ③旧中国交通闭塞 ④欧洲列强加紧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
从1901年到1911年,清政府历时十年所进行的艰苦自救,不但没有挽救危局,甚至它培养的新军、学生,都成为它的对立物了,大多参与了埋葬清政府的活动。自救以失败宣告结束,这一失败具体表现在 ①加剧了对人民的剥削,阶级矛盾激化 ②清政府从扼***维新变法到主动预备立宪 ③造成满汉分裂、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④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其土崩瓦解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