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熹的“格物致知”的理解,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   )A.在学习研究中探索自然界万物发展变化的道理B.通过实际接触研究认识事物的客观真理C.通过接触事物

对于朱熹的“格物致知”的理解,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   )A.在学习研究中探索自然界万物发展变化的道理B.通过实际接触研究认识事物的客观真理C.通过接触事物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对于朱熹的“格物致知”的理解,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   )
A.在学习研究中探索自然界万物发展变化的道理B.通过实际接触研究认识事物的客观真理
C.通过接触事物体认知识、感知理并融会贯通D.通过实践得出真知

答案
C
解析

举一反三
国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经济情况。阅读1850~1949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表:
   
你认为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多样性的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的原因是:
①自然条件 ②人口密度 ③开发早晚 ④生产技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原因中最主要是因为北方:
A.自然灾害严重B.长期战乱C.兵役徭役繁重D.高利贷盘剥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南方
北方
南京
浙江
福建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广
广东
北京
山 东
山西
河南
陕 西
27
26
11
9
2
22
12
5
17
13
5
11
2
114
48
该表所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大大超过北方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填空题:
小题1:        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小题2: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和变法在客观上瓦解了井田制。税制改革首先发生在齐国,管仲采取           的措施。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         ,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照田亩实数收税。
小题3: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        、       和          。
小题4: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     、江南和        。
小题5:元明时期,先进技术的推广,使       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元代制瓷业承前启后,开始进入       生产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