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但明王朝遣使西航的目的,并没有和民间对外贸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郑和远航将朝贡、勘合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但明王朝遣使西航的目的,并没有和民间对外贸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郑和远航将朝贡、勘合方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但明王朝遣使西航
的目的,并没有和民间对外贸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郑和远航将朝贡、勘合方式的对外关系推到顶峰,“厚往薄来”,用大量的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限制外海船入口,严禁中国海船出口,放弃市舶税利收益,高价买进,贱价卖出,甚至无偿赠送,这是明代朝贡贸易与前代航海贸易不同的特色……(郑和)忠心执行的朝贡贸易,由于长期贬价贱卖,无偿赠送,耗费巨大。“收货所出数十万,而所取曾不及一二。且钱出外国自昔有禁,今仍竭天下所有以与之,可谓失其宜矣。”可见赏赐开支疲于应付。致使国库枯竭,财政短绌,长此下去,终会导致明王朝的经济崩溃。
——杨火喜《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其被停航的原因》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明朝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郑和下西洋活动终止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角度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贡献。
答案
  (1)严格限制民间对外贸易;限制外国海船入口;实行不计效益的朝贡贸易。
(2)明初朝贡贸易出多入少,造成重大损耗,致使国库枯竭,缺乏内在驱动力。
(3)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和平外交的壮举;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海禁政策下的特例,是古代中国和平崛起的典范,问题由此生发。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等方面的学习能力。
举一反三
观察下面历史文献和图片,回答问题:

图1 大总统誓词

图3 上海南京路上悬挂五色国旗,
庆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三幅图各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从近代化的角度看这一事件的历史进步性何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是无法分离的。我们不能把各地区从彼此的位置上挪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我们不是敌人。我们之间感情纽带,或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那一根不可思议的回忆之弦,从每个战场和爱国志士的坟墓,伸展到这片辽阔土地上每一颗充满活力的心房和每一个家庭,只要我们本性中的善念再度、而且一定会加以拨动,它们终会重新奏出响亮的联邦协奏曲。”——林肯总统1861年就职演说
材料二: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该法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材料四: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在美国内战中林肯的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感情纽带”指   什么?(2分)
(2)材料二的宪法条文坚持了什么原则?(2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所强调的共同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强调这一原则的历史依据。(4分)
(4)材料四的宪法规定与“一国两制”的方案是何关系?材料四与材料二有何相同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潮流,世界上出现了“经济联合国”。“经济联合国”是指(    )
A.WTO
B.The Europe Union
C.APEC
D.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Region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    )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B.在各领域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成果
C.对生产力产生巨大推动力
D.奠定了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这种“差距”从根本上说是指(    )
A.经济基础B.科技水平
C.教育水平D.军事水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