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清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不改必亡,改则助亡!体现“改则助亡”的历史事件是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B.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C.宣布“铁路国有”D.任命袁

20世纪初清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不改必亡,改则助亡!体现“改则助亡”的历史事件是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B.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C.宣布“铁路国有”D.任命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世纪初清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不改必亡,改则助亡!体现“改则助亡”的历史事件是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B.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C.宣布“铁路国有”D.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答案
B.
解析
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虽然主观目的是抵制革命、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清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促进了革命形势的成熟。
举一反三
1911年底,对于中国当时的形势,帝国主义惊呼:“主要危险在于叛乱可能延长,或具有敌视外国人的性质,”“如任此种情势继续发展,不仅影响商务,恐将爆发类似拳乱(指义和团)之排外运动。”为此,帝国主义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立即调集军队,准备干涉  ②与清政府签署了出售武器合同  ③截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收,防止落人革命党人之手  ④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时说“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符合这个观点表述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尚未被民众普遍接受
B.创建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C.民众对“民国共和”观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D.民主共和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96年康有为在上皇帝书《请尊孔教为国教》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教主,……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1914年,袁世凯发布《祭孔告令》,规定每年9月28日中央与地方一律举行“祀孔典礼”。下列对二者“尊孔”相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名为尊孔,实为复辟
B.根本目的都是要使儒学宗教化
C.反映了在西学泛滥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复苏
D.都服务于政治需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有人曾感慨到:“今者于中华之士,不同朝野,为开发中华抱一志而始终不改者,殆无一人。惟公独居南通之地,仍江北之区,献身于实业之振兴,……。”这里的“中国近代某人”是指
A.孙中山B.李鸿章C.张謇D.荣宗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代有位和尚作了一首偈说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认为佛并不存在于尘世,而是在人心里,心外无佛,我即是佛,只要有诚心,谁都可以立即成佛。他所提倡的就是所谓的「顿悟」说。这位和尚是
A.唯识宗的玄奘
B.天台宗的智顗
C.禅宗的神秀
D.禅宗的慧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