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依法治国”这一理念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在[ ]A.一届人大上B.十一届三中全会上C.中共十二大上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我国将“依法治国”这一理念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在 |
[ ] |
A.一届人大上 B.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C.中共十二大上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 |
答案
D |
举一反三
2009年3月,作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第一次选出的农民工代表,朱雪芹、康厚明、胡小燕三人在出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时,立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从农民工中间产生人大代表,这说明 |
[ ] |
A.我国是农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B.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C.我国农民阶级已经成为我国的领导阶级 D.我国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共同执掌国家政权 |
1954年12月,***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
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族、珞巴族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愿。由此可见 |
[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
阅读下面的前三届人大代表构成表关于上述表格中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
[ ] |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党派和社会主义各阶层的人士组成 D.政协会议是最好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4年,随着中国政权组织形式的确定和各级政权机关的建立,从当年底开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精简。但后来,依法成立的国务院开始增设机构,到1956年,机构总数达81个,形成了建国以来政府机构数量的第一次高峰。 材料二:1960年到1964年,为了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进行了建国后的第三次较大机构改革。一方面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干部精简运动,全国共精简81万人。精简下来的干部大多数充实到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另一方面中央收回五十年代后期下放给地方的权力,并恢复被撤销的机构。到1965年底,国务院的机构数达到79个,为建国后的第二次高峰。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进行了五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这五次政府机构改革实践,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如: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等。又有一些教训,最大的教训在于忽视了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2003年以前的改革开放时期,政府既创造环境,又在直接创造财富;新的时代发展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是,“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1956年、1960——1964年我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这两次改革的结果有何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材料,概述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与前两次改革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建国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