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体现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体现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体现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D.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答案
C
解析
初税亩的实行只能说明井田制遭到了破坏,其实行正是重视农业的结果。初税亩制度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与土地兼并不符。初税亩促使土地制度由奴隶制土地制度向封建土地制度过渡。鲁国最终也并没有成为霸主。故选C
举一反三
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和商鞅变法实施的“为田开阡陌封疆”的相同作用在于(  )
A.维护贵族土地所有制B.某种程度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C.保证了平民获取了大量土地D.法律上否认了土地国有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
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这种观点的是                            (  )
A.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
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 商鞅舌战图               图2 梭伦改革前的辩论
材料二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
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三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回答:
小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图2中展开论战的是雅典贵族中的一派?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小题2:概括材料二、三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3分)分别说明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4分)
小题3: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社会和谐、发展进步的焦点问题。在古代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重大改革都包含着有关“三农”的内容。这些改革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材料三 (1069年)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小题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上述三次改革重视“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6分)
小题2:材料一、二、材料三的改革在解决土地问题上的措施分别有何历史作用?(5分)
小题3:公平与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原则,失去公平与公正往往会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的动荡。试以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说明古代改革者是如何协调社会不公平现象,追求人类公平与公正的?(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说“义然后取,人不厌取”。“有君子之道,其使民也义”。
材料二:《管子》指出:“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
材料三:商鞅说:“上一(统一)而民平,上一则信,信则臣不敢为邪”。
材料四:《申鉴》(东汉荀悦)云“人主有公赋无私求,有公用无私费,有公役无私使,有公赐而无私惠,有公怒而无私怨。私求则下烦而无度,是谓伤情。私费则官耗而无限,是谓伤制。私使则民挠而元节,是谓伤义。私惠则下虚望而无准,是谓伤正。正谓赐予之正私怨则下疑惧而不安,是谓伤德。”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提出哪些征税原则思想?
(2)如何评价这些思想主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