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麻桑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以限南北也。—

材料一 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麻桑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以限南北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麻桑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以限南北也。——《辽史》
材料二 以下为忽必烈的话:“汝未用南人(汉人),何以知南人不可用?自今省、部、台、院,必参用南人”,“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日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行” (忽必烈对太子老师的要求),“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场”。
材料三 每一次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生产力,但是在长时期的征服中,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长城南北不同的经济形态。针对这种不同,材料二中忽必烈是如何做的?(10分)
(2)中国历史上相似的改革还有哪些?结合两次改革的内容,论证材料三的正确性。(10分)
答案

(1)长城南北分别为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忽必烈重用汉人,采用汉制,注重儒家教育,保护农耕经济。
(2) 孝文帝改革。两次改革都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忽必烈改革,旨在考查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旨在说明长城南北不同的经济形态是忽必烈改革的背景,依据材料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归纳即可。第(2)问,这次改革和孝文帝改革相似,两次改革都属于少数民族汉化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说明恩格斯的观点是正确的。
举一反三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古代新疆屯田垦荒发展史中,清代屯田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在新疆开展的屯田活动,不仅对当时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其重大作用一直影响到新疆的近代。
清代在新疆最初以军屯为主,以后陆续兴办民屯、旗屯、回屯、遣屯等,为了巩固边防,稳定新疆,采取“边防与屯政相维”的方针,认识到“屯田一事,实为安边便民,足食足兵之良法”,把屯田作为长治久安的安边定国之策。在新疆各地,管理各种屯田的组织机构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三个系统。一是军屯属军事机关管理,各级屯官由同级军官兼任。二是民屯属地方行政机关管理,各级屯官由同级地方官兼任。三是回屯属维吾尔族地方机关管理,各级屯官由同级伯克官(维吾尔族地方官)兼任。道光帝时期,认真吸取清代以前历代政府长期集中在南疆地区屯垦,造成新疆历史上长期南农北牧局面的教训,在南北疆掀起了继乾隆朝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屯田的高潮。光绪三年(1877),左宗棠率清军收复新疆后,随即“招集流亡,修复水利,恢复屯田”,把新疆屯田进一步推向高潮,并为清军长期戍边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新疆屯田垦荒的主要特点。(8分)
(2)简析清代新疆屯田的历史影响。(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相比,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的不同问题是
A.国力落后B.实现统一C.地方割据D.民族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魏太和年间(477年─499年),政府校比户籍,清查隐漏人口,导致户口增加,进而形成了新置与恢复州、郡、县的高潮。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政策是
A.建立俸禄制B.设立三长制
C.实行宗主督护制D.推行门阀等级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魏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
A.确立土地私有制B.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C.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D.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北魏改革的结果,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但是改革也引起鲜卑上层贵族相当大的敌意,他们对皇帝偏爱汉人士族有所反感,对削弱鲜卑贵族势力有所不满,宫廷政变与阴谋绵延了三十年。到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延续十六年,西魏延续二十一年,演化为北齐、北周。其后,北周吞并了北齐,隋又代周,继而灭了南朝的最后王朝——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统一局面形成于隋,基础却奠定于魏。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6分)
(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