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
不同意这一观点。
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进步为标准。孝文帝改革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拓跋民族融入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个判断题,这种观点明显是错误的,判断的标准错误,没有从中华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一场改革是否是进步的,关键是要看这场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是进步的改革。
点评:对待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主要是从其积极的方面来进行,要知道,北魏鲜卑族的消亡是民族融合的进程,是自然的一个过程,并没有采取极端的措施。实际上,除了鲜卑族以外,我们北方的少数民族如羌族、氐族等都消失了,他们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举一反三
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
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B.制定官员的俸禄制
C.北魏公主可下嫁汉族地主D.迁都洛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兼容化,宗教本土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德意志宗教改革的一个相同点
材料一:(问:)“保存一滴水的最好方式是什么?”佛说,“放入大海”。一个王朝的兴亡,与迁都应无必然联系。谁能从浩瀚的大海感受到一滴水的存在,谁就会感受到鲜卑人的音容笑貌。
材料二: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他组织修建僧庙、寺院。在此前后还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依山开窟造像,由此一个神奇大型石窟群,龙门石窟开始创建。
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教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摘自《龙门石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 “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是能最恰当形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鲜卑文化的“一滴水”是如何被放入中原先进文化的“大海”中的?(2分)并分析这一举动的意义。(4分)
(2)材料二所说的是当初佛教中国本土化的最初历史。请结合材料分析统治者弘扬佛教的目的是什么?(2分)试分析北魏孝文帝这样做与改革的关系。(3分)
(3)结合材料分析宗教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关系。(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汉姓

长孙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洛阳伽蓝记》记载:“北方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彘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舟车所通,莫不商贩焉”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北魏时期农业的发展B.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C.北魏时期手工业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繁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