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0分)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元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人教网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2分)
材料二 “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
——《魏书》
(2)试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3分)
材料三 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历史风云网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2分)
材料四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

(4)结合材料二、四,简要指出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答案
(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2分)
(2)实行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3分)
(3)北宋:出现了三冗局面,国家财政困难。(2分)
(4)北魏:措施得力,顺应历史潮流。北宋:保守势力强大.新法的某些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分)
解析

举一反三
促成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
A.先进的经济形态   B.民族融合的趋势
C.南北方对峙的形势  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魏初,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据此,北魏政权采取的措施是实行
A.俸禄制B.均田制C.三长制D.租调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许多改革都注重移风易俗,甚至以此作为改革的象征:孝文帝改革鲜卑旧俗,说汉话,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通婚,实行全盘汉化;日本明治维新政府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实行全盘西化。
(1)孝文帝实行全盘汉化和日本明治政府实行全盘西化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归纳说明为什么许多重大改革都把移风易俗作为革新的重大举措?(9分)
(2)除移风易俗之外,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在改革内容上还有哪些相似之处?归纳概括二者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吏治清明B.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粮食产量增加D.促进了民族融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