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恩泽子弟,痒序(学校)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王安石材料二 天皇在巡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泽子弟,痒序(学校)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
——王安石 |
材料二 天皇在巡视地方、视察学校的过程中,天皇的侍讲、官廷官僚元田永孚于1879年发表了一篇题为《教学大旨》的文章,公开主张教育的根本精神以讲授仁义忠孝的道德为第一。……1882年,元田永孚根据天皇之命,编写了充满忠孝仁义的《幼学纲要》,发给全国,小学学习。1886年,日本内阁制定了《帝国大学令》《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学校令》等4个比较完整的教育法令,进一步改革了教育制度。概括这些法令的内容,就是要从小学到大学,向学生系统地灌输国家主义和天皇主义,培养为天皇制国家效力的思想。 |
材料三 观察下图(京师大学堂) |
|
(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王安石对教育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有何特点?你如何评价这一改革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在教育方面都采取了怎样的除旧布新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关于教育改革的材料,结合实际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恩荫制度。改革措施: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学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不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2)特点:灌输封建伦理思想;灌输国家主义和天皇主义,为天皇制国家服务。评价:一方面,日本的教育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才;另一方面,封建忠君教育也毒化了日本人民的思想,并为日本的侵略服务,使改革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3)措施:成立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意义: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科技的传播,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 (4)启示:教育方面的改革可以为国家培养人才,要重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育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反对封建毒瘤;教育要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培养专门人才;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教学和考试内容。 |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石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教之”,即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人才;“养之”,即优待和栽培人才;“取之”,即发现、选拔人才;“任之”,即任用人才。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材料三 罗斯福执政时,国内发生了经济危机,闻知中国历史上有一套调节物价的方法,有人介绍说是王荆公的新法。……抗战时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访问,在兰州下飞机,即向国府派去的欢迎官员提起王安石来,深表钦佩之忱。 |
——钱穆《国史大纲》 |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的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人才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为什么重视王安石?王安石变法与罗斯福新政中各有哪些调节物价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土的旧制,改考经义和策论,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
[ ] |
A.主要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
王安石对科举制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 ”这说明他 |
[ ] |
A.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 B.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 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 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 |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