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举行交响音乐会)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 (2)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光绪帝的主要观点。 (4)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 (5)中国的改革最终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请指出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
答案
(1)①第一种看法:不真实;这是作者美化统治者,因为改革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②第二种看法:真实。通过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认为是沙皇赐予的,感激统治者;与此同时农民还可以赎买份地。 (2)措施:生活习俗西化,引进西方文明,倡导“文明开化。作用:让更多的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 (3)变法是人们的共识;变法遇到一定的阻力;主张向学习西方,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依靠原有的统治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 (5)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派势力十分强大,力量对比悬殊。 |
解析
第一问,回答理由抓不住角度,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者不能从内容出发分析影响。第二问,不能从近代化高度看待“文明开化”,不能宏观分析问题;第三问,不能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问答问题不全面,不准确,层次性差。第四问,把握不住回答问题的角度,即从经济基础入手,看改革派和保守派力量对比。 第一问,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者从内容出发看影响;第二问,从明治维新的文化措施及作用角度思考;第三问,归纳光绪帝言论中的主要结论;第四问,从变法方式、内容及相同局限性去思考;第五问,从改革与保守力量的对比角度思考。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8日报道,俄罗斯政府6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材料二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指洋务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当今俄罗斯政府为什么要竖立亚历山大二世的塑像?(2分)而1861-1863年的俄国却发生了两千多起农民暴动,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又在圣彼得堡街头被代表农民利益的民粹派暗杀。这又是为什么?(3分) (2)亚历山大二世开始改革的时候,中国也掀起了一场“自强”运动。两国都在19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变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二认为中国“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理由是什么?(1分) (3)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中国“自强”运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2分)产生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
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 | 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 |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D.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 |
|
下列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的运动中,促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 ) ①美国南北战争 ②德意志统一运动 ③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④俄国农奴制改革 |
19世纪俄国在欧洲大陆的大国地位开始确立和开始下降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 )A.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和1861年改革 | B.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和克里米亚战争战败 | C.镇压欧洲1848年革命和克里米亚战争战败 | D.镇压欧洲1848年革命和1861年改革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下图
材料二 据统计,1860 年—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铁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图1、图2与图3之间的关系。(4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试结合1861年改革的内容分析其原因?(6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