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

题型:江苏专项题难度:来源: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答案
C
举一反三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     ]
A.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不敢触犯封建制度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同以身殉难前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
A.爱国精神
B.种族成见
C.浪漫性格
D.厌世心态
题型:湖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德国汉学家李博教授曾指出:“大约直到1919年,中国人对欧洲各社会主义流派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日语,或是欧洲语言原著的日文翻译,或是日语的社会主义著作。”这段材料反映出 [     ]
A.日本是各社会主义流派传入中国的唯一渠道
B.十月革命在当时对中国的思想界无任何影响
C.留日学生已成为中国传播先进思想的主力军
D.日译西书的出版是促成五四运动发生的主因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     ]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维新派和革命派
D.同盟会和共产党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