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确立,最终将取决于A.各国的经济实力B.军事实力C.政治上的影响力D.各国的综合国力

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确立,最终将取决于A.各国的经济实力B.军事实力C.政治上的影响力D.各国的综合国力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确立,最终将取决于
A.各国的经济实力B.军事实力
C.政治上的影响力D.各国的综合国力

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政史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政治、历史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综合国力概念的理解认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片是凝固的历史。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安理会开会的情景。

材料二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护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也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得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联盟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波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国联最终没有能够制止二战的爆发,有其自身结构上的原因:国联成立仓促,从建议提出到正式成立,时间短,没有进行充分准备;美苏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长期处于国联之外,操纵国联的是英法这样的二流国家,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国联大会和行政院各自职权规定不清,大会一致通过的决议才能有效,极大地限制了国联的行动能力。
材料四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亚洲和欧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量奉行不结盟政策,但是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材料五   伴随着苏联解体、美苏对抗的消失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大大增强,日本越来越不满足“经济强国”的地位,积极谋求与之相应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地位。为此,日本众议院通过了允许向海外派遣自卫队协助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法案,并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丛书》
请回答:
(1)国联、联合国成立时标榜的共同宗旨是什么?两个组织成立后初期是否达到了这一目标?
(2)结合材料四及所知识,说明联合国作用改变的必然性。
(3)报道说日本越来越不满足“经济强国”,的地位,积极谋求与之相应的“军事强国”,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你是否同意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由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90年代以来,美国共对外用兵42次,直接投入实战11次,年均用兵率比冷战时期高出一倍还多。1998年以来,美国对外国多次实施航空兵与导弹打击,规模也一次比一次大——1998年8月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同年12月对伊拉克实施代号为“沙漠之狐”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1999年3月又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联盟力量”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
材料2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北约开始对南联盟空中打击6小时之后,对美国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他首先为北约的军事行动辩解说:“我们是在避免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我们现在采取行动,是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念,保卫我们的利益,推进和平事业。”他说:“结束科索沃的灾难,是我们道德上不可推卸的义务。”克林顿说:“我们的坚定立场是科索沃人民的惟一希望。”
回答:
(1)冷战结束后,美国干预他国内政的背景与目的如何?
(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轰炸。你怎样评价这个借口?
(3)联系现实,说明你对多极化格局的看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当今世界一方面出现韩、朝对话和东、西德合并,另一方面中东局势恶化和科索沃战争爆发。这些现象说明
A.两极格局的结束B.美国推行霸权政策
C.地区动荡与缓和并存D.世界和平趋势加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91年12月25日19: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个春秋的苏联“锤子和镰刀”国旗,在暮色中被匆匆降下。在同一根旗杆上,俄罗斯白蓝红三色国旗徐徐升起,苏联从此成为历史。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的直接影响是
A.出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B.多极格局形成
C.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完全消失D.两极格局瓦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下结论是基于对苏联历史回顾得出的,其中不合理的是
A.斯大林模式是造成苏联日后解体的重要原因
B.戈尔巴乔夫改革应对苏联解体承担重要责任
C.无论如何改革都不应该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
D.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道路不适用于俄罗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