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

【题文】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郡县制的出现(   )
A.完成了国家的统一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答案
【答案】B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材料说明分封制有很多的弊端,地方不完全服从中央的管理。“其易而县邑也,”“ 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材料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的说明了郡县制的出现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A材料没有体现,D不符合郡县制的特点,政治腐败是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C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郡县制
举一反三
【题文】帝王的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下列各项中属于年号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宣统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原创)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目的是
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
C.推动交通系统完善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是公元前三世纪末期的中国局势图,最终完成国家统一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钱穆在《秦汉史》中说:“要之汉初政局,大体因袭秦旧,未能多所改革。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又未经文学诗书之陶冶,设施无所主张。而遽据政权,急切间惟有一仍秦旧,粗定规模。而其恭俭无为之精神,则实足以代表当时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其所由与秦政绝异其趣者正在此。”钱穆认为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
A.秦朝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B.汉初统治者大多出身平民
C.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D.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材料一反映雅典政治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上述政治特点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所说的“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采取这种政治体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选择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一现象的认识?(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