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柳宗元《封建

【题文】(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柳宗元《封建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之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治安策》
材料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中“制”分别指什么?(4分)汉高祖总结周亡、秦亡教训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贾谊对治理天下的主张是什么?(2分)材料三中,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答案
【答案】
(1)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2)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武帝施恩,分割诸侯土地(推恩令)
解析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矫秦之枉,徇周之制”等,可知,本问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西周、秦朝和西汉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判断出,“周之失在于制”,此“制”,即指西周实施的分封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此“制”,即指秦朝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的郡县制。汉初,高祖刘邦鉴于周亡、秦亡的教训,将周、秦的政治制度合二为一,实现了创新,采取了“斑马式”的行政组织制度,即“郡国并行制”。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等及材料三关键信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等,可知,本问实际上考查汉代政治制度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概括出材料二贾谊对治理天下的主张,体现在,即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到了汉武帝时代,鉴于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王国叛乱问题”,汉武帝颁布了“推恩领”,通过分割诸侯的土地等来实现削弱诸侯国的实力,以防止诸侯国做大做强威胁到中央政权,即防止“王国叛乱问题”的出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初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代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
举一反三
【题文】(2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
图二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图三现代英国议会下院在召开会议
图四 近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英国具有议会传统。自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种联盟的状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这种尊崇王室的心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后来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关。
——摘编自叶?阿?科斯明斯基主编《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三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体现的决策方式有何本质区别?(2分)图三和图四分别体现了所在国家的政体形式是什么?(2分)
(2) 图一中国古代和图四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1分)本质上有何区别?(2分)
(3) 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主要因素。(6分)
(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具体表现,(6分)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宋太祖“选儒臣(文人)干事者百余,分治大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71%士族子弟,16%寒素子弟,13%小姓子弟),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2分)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各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推行不同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节选《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摘自《德国帝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西汉存在什么问题?(2分)这种局面是由汉初哪一制度导致的?(2分)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政治经济条件。(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德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2分)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德国和英国君主地位的不同。(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A.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B.有利于刘姓政权的稳固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C.以分封王国子弟的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
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来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