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西汉时期)一个青年跑进大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 
——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三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描述的选官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8分)
答案
【答案】1)血缘、门第.(2分)
(2)察举制(2分)。原因:通过太学求学、政府考核,取代了贵族世袭为官。(4分)
(3)影响:科举制成为官员走向仕途的主要途径;形成了崇尚读书的风气;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公平;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8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公、卿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有了这种制度上的保障,一般的赏罚对当时的公、卿利益触动不大。材料反映的正是这一特点。
(2)“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联系汉代实行察举制,地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的制度;原因:通过太学求学、政府考核,取代了贵族世袭为官。
(3)注意科举制的影响:①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这一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考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具体内容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规律、不同时代不同选官制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这是高考的冷点。
举一反三
【题文】汉武帝时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和隋唐科举制的实行(    )
①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②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③有利于儒家的显贵           ④阻断了官僚子弟入仕的途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属于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有
①设立刺史 ②增设参知政事 ③设立中书省 ④设立枢密院 ⑤设立三司
A.②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
A.察举制度创立 B.九品中正制创立 C.科举制度创立 D.八股取士制度创立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其实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图后结合所举知识回答问题:

图1 政府机构示意图                        图2 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1)图1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3分)这一制度创设有何意义?  (4分)
(2)图2中联邦政府机构的总统是怎样产生的?(2分)当今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国王,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在产生方式、任职期限、行政权力上有何不同?(6分)
(3)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同点?(2分)在本质上上是否相同?(1分)请说明理由。 (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 曰县。常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上述材料反映出
①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又有一些变化      ②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③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④元朝推行的民族政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