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两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两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

【题文】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两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两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两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两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
C.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D.“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解读,材料中郭嵩焘是和李鸿章等人同时代的洋务派官员,他不可能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据题中材料重点突出介绍西方民主政治与中国“三代之政”、“圣人治国”相比的可持续性、优越性,综合判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洋务派官员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观察与思考。
举一反三
【题文】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职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维护中央权威B.强化君主集权
C.减少决策失误D.解决君权与相权矛盾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太祖废丞相,主要是由于
A.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B.丞相贪婪暴戾,扰乱朝纲
C.设立中书省,丞相失去存在必要D.丞相平庸无能,形同虚设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军国大事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草拟国家政令D.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内阁:指某些国家中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内阁总理(首相)和若干阁员(部长、总长、大臣或相)组成。——《现代汉语词典》
请回答:
⑴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指出当时英国立法权、行政权的归属。(4分)国家大权实际上掌握在谁的手中?(2分)
⑵此解释是否适用于明朝的内阁?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6分)
⑶综上所述,概括指出内阁对中英两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与之相应的制度特点是专制。但在前资本主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这是中国制度建设的独特之处。……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式中最关键的步骤。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
——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1644年4月25日,明代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有学者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2分)
(2)材料二中的“两种制度”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6分)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