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B、C、D、……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

某同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B、C、D、……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某同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B、C、D、……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0、1、2、3、4、5、…,如下图所示的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在以下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A的是
A
[     ]
A.B.C.
答案
B
举一反三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得到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在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单位:m/s2
[     ]
A.0.2
B.2.0
C.20.0
D.200.0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实验中,利用纸带上的数据和第一章的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以速度v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某次实验中某同学描出的点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上一共描出了10个点。下列思考有道理的是
①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v-t图象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
②这10个点中有8个点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一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点离这条直线太远;
③在8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能画在一条直线上(A、D、G、I),有六个点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
④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与直线偏离较大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错误造成的。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实验小组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F、G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0.10s,利用刻度尺已经测量得到x1=1.20 cm,x2=1.60 cm,x3=1.98 cm,x4=2.38 cm,x5=2.79 cm,x6=3.18 cm。
(1)根据给出的实验数据,判断该实验小组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什么?
(2)计算运动物体在B、C、D、E、F各点的瞬时速度。
(3)在下图中作出v-t图象,并由图象求物体的加速度。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 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如图所示,每一段纸带的一端与x轴相重合,与y轴平行放置,将纸带贴在坐标系中。
(1)本实验中运动的小车,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存在某种关系,请你仔细研究下图,找出这一关系;
(2)请画出小车的v-t图象;
(3)根据图象求出其加速度大小。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除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外,人们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进行实验,记录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频闪照相法”就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频闪照相法是一种常用照相技术,每间隔一定时间曝光一次,从而形成间隔相等时间的影像方法。在频闪照相中会用到频闪灯,它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例如每隔0.1s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10次。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该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达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片。如图甲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拍摄的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
与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信息相比,频闪灯的闪光频率相当于打点计时器交变电源的频率,而相同时间间隔出现的影像则相当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子。因此,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既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信息,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信息。至于根据时间和位移信息求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两者都是一样的。下图是采用每秒闪光10次拍摄的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图中每两个相邻的小球的影像间隔的时间就是0.1s,这样便记录了小球运动的时间,而小球运动的位移则可以用刻度尺测出如图乙所示,试根据图中信息作出小球的v-t图象。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