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

(9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9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m/s2)

(1)试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在下图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说明图线跟横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
(2)所得图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是多大?

答案
(1)见解析       (2)25N/m
解析
本题考查胡克定律的验证,⑴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的点,基本上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判定F和L间是一
次函数关系。画一条直线,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
直线两侧。该图线跟横轴交点的横坐标表示弹簧的原长。
⑵图线的物理意义是表明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大小成正比。由可得k=25N/m。
点评:验证物理量间的正比关系一直是高考物理实验题频繁出现的题型,描点连线看起来简单,但真正连线后得到的数据却跟答案大相径庭,需要老师强调,学生多加练习
举一反三
某同学在研究小车运动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个计时点,该同学选择ABCDEF六个计数点,对计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图中, 单位是cm,

(1)试计算在打下B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______ m/s;CE间的平均速度v=­­­­­_______m/s ;
(2)计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_m/s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交流电源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长
D.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1所示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的装置图.
(1)(2分)图2为某次实验时得到的纸带(部分),纸带上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实验点未标出.则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已知电源频率50Hz,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4分)利用实验中的某条纸带,所得数据如下表,请你在坐标纸上作出v—t图象,并根据该图像说明小车运动规律:初速为     加速度为       直线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探究力合成的方法”实验后,某同学认为在该实验中可用弹簧秤取代橡皮条操作更方便,如图所示,三弹簧秤只拉一次即可进行实验验证,任意两拉力的合力与第三拉力实现二力平衡,O为绳套节点.
(1)(2分)该同学认为在此实验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      
A.三根细绳夹角必须要为特定角度值
B.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纸面平行
C.每次实验中都要记下三个弹簧秤的示数和拉力方向
D.每次实验操作中不必保持节点O在纸面上的位置不变
(2)(4分)若两可动弹簧秤的计数如图,则其合力大小为       N(在试卷上直接作图求解).此合力与第三弹簧拉力大稍有不同,你认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列出两条即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演示实验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条的拉力大
B.若橡皮条的拉力是合力,则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条时,将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又要保证橡皮条结点的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