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北京时间7月4日下午1时52分,美国探测器成功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投入彗星的怀抱,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彗星的“大对撞”。如右图所示,假设“坦普

2005年北京时间7月4日下午1时52分,美国探测器成功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投入彗星的怀抱,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彗星的“大对撞”。如右图所示,假设“坦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5年北京时间7月4日下午1时52分,美国探测器成功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投入彗星的怀抱,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彗星的“大对撞”。如右图所示,假设“坦普尔一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其运动周期为5.74年,则关于“坦普尔一号”彗星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彗星绕太阳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B.该彗星近日点处线速度小于远日点处线速度
C.该彗星近日点处加速度大小大于远日点处加速度大小
D.该彗星椭圆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数

答案
CD
解析
彗星绕太阳运动可视为机械能守恒,离太阳越远,势能越大,动能越大,AB错;彗星只受万有引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离太阳越远,万有引力越小,加速度越小,C对;由开普勒定律可知D正确。
举一反三
静电场与引力场有着非常相似的性质,力的形式都遵从平方反比定律,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中的常数G与K的单位。
(2)某星球的质量为M,在该星球表面某一倾角为θ的山坡上以初速度v0平抛一个物体,经时间该物体落到山坡上。欲使该物体不再落回该星球的表面,至少应以多大的速度抛出物体(不计一切阻力,万有引力常量为G)?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A穿在绝缘细杆上,杆的倾角为α,小球A带正电,电量为q,在杆上B点处固定一个电量为Q的正电荷。将A由距B竖直高度为H处无初速释放,小球A下滑过程中电量不变。不计A与细杆间的摩擦,整个装置处在真空中。已知静电力恒量k和重力加速度g,求:A球刚释放时的加速度以及当A球的动能最大时,A球与B点的距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7年10月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入轨后的第三次变轨。30日17时40分,嫦娥一号卫星到达48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距地面高度12万公里,创下中国航天器飞行测控新纪录。已知地球半径6400公里,则在距地面12万公里高处,嫦娥一号卫星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与绕地表面飞行时的万有引力大小之比最接近
A.1:20B.1:200
C.1:400D.1:600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地球赤道上的A处静止放置一个小物体,现在设想地球对小物体的万有引力突然消失,则在数小时内小物体相对地面上的A处来说将( )
A.原地不动,物体对地的压力消失B.向上并逐渐偏向西飞去
C.向上并逐渐向东飞去 D.一直垂直向上飞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库仑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
B.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电流的磁效应
C.洛仑兹发现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D.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规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太阳对地球有相当大的万有引力,但它们不会靠在一起,其原因是
A.地球对太阳也有万有引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了
B.地球和太阳相距太远了,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够大
C.其他天体对地球也有万有引力,这些力的合力为零
D.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不断改变地球的运动方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