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天的追逐,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7月6日22时52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赶上了“国际空间站”,并与其命运号实验舱PMA-2密封对接适配器成功对接.航天飞机

经过2天的追逐,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7月6日22时52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赶上了“国际空间站”,并与其命运号实验舱PMA-2密封对接适配器成功对接.航天飞机

题型:东城区模拟难度:来源:
经过2天的追逐,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7月6日22时52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赶上了“国际空间站”,并与其命运号实验舱PMA-2密封对接适配器成功对接.航天飞机最重要的用途就是为空间站提供运输服务.为此,它与空间站的交会与对接至关重要.空间交会与对接过程一般是首先由地面发射追踪航天飞机,由地面控制,使它按比目标空间站稍微低一点的圆轨道运行;接着,通过变轨使其进入与目标航天器高度基本一致的轨道,然后通过一系列调整完成对接.我们可以将此过程进行简化,认为航天飞机首先在圆形轨道1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然后经点火将航天飞机送入椭圆轨道2,然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圆形轨道3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1、2相切于Q点,2、3相切于P点,则关于此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航天飞机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要加速才能进入轨道2
B.航天飞机在轨道2上运行时,在P点比在Q点的速率小
C.航天飞机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要减速才能进入轨道3
D.航天飞机在轨道3上的速度比在轨道1上的速度小
魔方格
答案
A、航天飞机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要进入轨道2,必须做离心运动,飞机必须点火加速,使万有引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故A正确.
B、航天飞机由P运动到Q时,万有引力做负功,动能减小,速率减小,则在P点比在Q点的速率小.故B正确.
C、航天飞机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要加速才能进入轨道3.故C错误.
D、航天飞机在轨道1和3上都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公式v=


GM
r
得知,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举一反三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24日18时29分,星箭成功分离之后,嫦娥一号卫星进入半径为205公里的圆轨道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卫星在这个轨道上“奔跑”一圈半后,于25日下午进行第一次变轨,变轨后,卫星轨道半径将抬高到离地球约600公里的地方.已知地球半径为R,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质量为m的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上空的万有引力势能为Ep=
mgR2
r
,(以无穷远处引力势能为零),r表示物体到地心的距离.
(1)质量为m的嫦娥一号卫星以速率v在某一圆轨道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求此时卫星距地球地面高度h1
(2)要使嫦娥一号卫星上升,从离地高度h1再增加h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发动机至少要做多少功?魔方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地上的“凡人”过一年,天上的“神仙”过一天,如果把看到一次日出就当做一天.“神舟”七号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轨道距离地面约H=350km.已知地球半径R=6400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能计算“神舟”七号飞船绕地球飞行的周期
B.能算估算航天员24h内在太空中度过的“天”数
C.能计“神舟”七号飞船绕地球飞行的速率
D.能计算地球对“神舟”七号飞船所受的万有引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嫦娥一号发射后经多次变轨,最终进入距月面h=200km的工作轨道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开始进行科学探测活动.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月球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一号绕月球运行的周期为


R
g
B.由题目条件可知月球的平均密度为
3g
4πGR
C.嫦娥一号在工作轨道上的绕行速度为


g(R+h)
D.在嫦娥一号的工作轨道外的月球重力加速度为[
R
R+h
]2g
题型:永州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某人造地球卫星沿圆轨道运行,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由以上各种量可估算出下列哪个物理量(  )
A.地球质量B.卫星质量C.卫星半径D.地球半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课外小组经长期观测,发现靠近某行星周围有众多卫星,且相对均匀地分布于行星周围,假设所有卫星绕该行星的运动都是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天文观测,测得离行星最近的一颗卫星的运动半径为R1,周期为T1,已知万有引力常为G.求:
(1)行星的质量;
(2)若行星的半径为R,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3)通过天文观测,发现离行星很远处还有一颗卫星,其运动半径为R2,周期为T2,试估算靠近行星周围众多卫星的总质量.
题型:宿迁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