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地球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颗不同的人造卫星,关于各物理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v=gr,可知vA<vB<vC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

如图所示,在地球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颗不同的人造卫星,关于各物理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v=gr,可知vA<vB<vC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所示,在地球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颗不同的人造卫星,关于各物理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v=


gr
,可知vA<vB<vC
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FA>FB>FC
C.角速度ωA>ωB>ωC
D.向心加速度aA<aB<aC
魔方格
答案
A、人造卫星的运动都可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由G
Mm
r2
=m
v2
r
有v=


GM
r
,即卫星的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故A错误.
B、其向心力就是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F=G
Mm
r2
,因质量关系未知,故B错误.
C、由G
Mm
r2
=mrω2有ω=


GM
r3
,即人造卫星的运行角速度与轨道半径三次方的平方根成反比,C项正确.
D、由G
Mm
r2
=ma有a=
M
r2
,即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平方成反比,故D错误
故选C.
举一反三
己知地球同步卫星A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另一地球卫星B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2.5倍,在地球赤道上放置一物体C,随地球转动.若将地球看成均匀球体,则(  )
A.两颗卫星A、B的线速度之比约为1:


2
B.两颗卫星A、B的线速度之比约为


5


12
C.卫星B和物体C的运动周期之比约为7


7
:2


2
D.卫星B和物体C的运动周期之比约为1:2


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B两题任选一题解答
A: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为椭圆轨道,其近地点M和远地点N的高度分别为439km和2384km,如图所示.则卫星在M点的速度______N点的速度,在M点的加速度______N点的加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B:木块a和b用一根轻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紧靠在墙壁上,在b上施加水平向左的力F使弹簧压缩,
魔方格
如图所示.当撤去外力F后,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组成的系统的动量______;a离开墙壁后,a、b组成的系统的动量______.(选填“守恒”或“不守恒”)魔方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9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知道飞船的运动轨道半径和周期,再利用万有引力常量,就可以算出飞船质量
B.若宇航员从船舱中慢慢“走”出并离开飞船,飞船因质量减小,所受万有引力减小,则飞船速率减小
C.若飞船执行完任务返回地球,在进入大气层之前的过程中,飞船的动能逐渐增大,引力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保持不变
D.若有两个这样的飞船在同一轨道上,相隔一段距离一前一后沿同一方向绕行,只要后一飞船向后喷出气体,则两飞船一定能实现对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设地球半径为R0,质量为m 的卫星在距地面R0高处做匀速圆周运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卫星的线速度为


2gR0
2
B.卫星的角速度为


g
8R0
C.卫星的加速度为
g
4
D.卫星的周期为


2R0
g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些人造地球卫星的变轨过程可简化为:开始时人造地球卫星在轨道半径较小的轨道B上以速度v1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然后卫星所携带的发动机喷气,极短时间内喷气结束,使卫星的速度变为v2,卫星又进入轨道转移阶段,向距离地面更高的位置运动,到达预定位置以后,地面控制中心遥控使卫星定位,卫星又绕地球在半径更大的轨道A上以速度v3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设在轨道A、B上卫星只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则v1、v2、v3的大小关系为(  )
A.v1<v2<v3B.v1<v3<v2C.v3<v2<v1D.v3<v1<v2
魔方格
题型:黄冈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