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再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 A、B发生相对滑动,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A、B对A的

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再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 A、B发生相对滑动,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A、B对A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再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 A、B发生相对滑动,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

A、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增加量
B、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C、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加量
D、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加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答案
AD
解析
本题考查动能定理的应用,功的计算。
本题可以对A物体运用动能定理列式分析,也可以对B物体运用动能定理列式分析,还可以对A、B整体运用动能定理列式分析,其中A与B之间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功等于内能的增加量,本题通过灵活选择研究对象运用动能定理分析各个选项即可.
A、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只有摩擦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增加量,故A正确;
B、由于存在相对滑动,故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不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故B错误;
C、对A、B整体运用动能定理,除拉力做功外,还有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故系统动能增加量小于拉力做的功,故C错误;
D、对物体B运用动能定理可知,拉力做的功减去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动能增加量,故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加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故D正确;故选AD.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下,将竖直轻弹簧压缩了一段距离.若将力F迅速撤去,小球将向上弹起.在小球向上弹起到离开弹簧的过程中(      )
A.小球的速度一直增大B.小球的加速度一直减小
C.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动摩擦因数μ=0.1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水平拉力做的功W和物体发生的位移l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此物体
A.在OA段的加速度是2.5m/s2
B.在OA段的加速度是1.5m/s2
C.在位移为l=9m时的速度是5m/s
D.在位移为l=9m时的速度是5m/s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小孩荡秋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的孩子荡秋千时摆动的频率越大
B.秋千到达最低点时,孩子会有失重的感觉
C.拉绳被磨损了的秋千,每当摆到最高点时拉绳最容易断裂
D.要想越荡越高,应该在摆到最高点时站立起来,提高重心增加势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质量为m的滑块从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无初速地释放后匀加速下滑,加速度,取出发点为参考点,能正确描述滑块的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时间t、位移关系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16所示,在倾角为θ =" 37o" 的斜面的底端有一个固定挡板D,已知物块与斜面PO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斜面OD部分光滑。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D点,当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另一端在O点;PO = l。在P点有一小物体A,使A从静止开始下滑, A的质量是m,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弹簧第一次恢复到原长时物体的速度的大小;
(2)物体与弹簧接触多少次后,物体从O点上升的高度小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