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两平行金属板A、B水平放置,一个质量为m=5×10-6 kg的带电粒子,以v0=2 m/s的水平速度从两板正中位置射入电场,如图所示,A、B两板间距离

(12分)两平行金属板A、B水平放置,一个质量为m=5×10-6 kg的带电粒子,以v0=2 m/s的水平速度从两板正中位置射入电场,如图所示,A、B两板间距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两平行金属板A、B水平放置,一个质量为m=5×10-6 kg的带电粒子,以v0=2 m/s的水平速度从两板正中位置射入电场,如图所示,A、B两板间距离为d=4 cm,板长l=10 cm.

(1)当A、B间的电压为UAB=1 000 V时,粒子恰好不偏转,沿图中虚线射出电场.求该粒子的电荷量和电性.(g取10 m/s2)
(2)令B板接地,欲使该粒子射出偏转电场,求A板所加电势的范围.
答案
 负电 ⑵600V<φA<2600V
解析

试题分析:⑴当UAB=1000V时,粒子恰好不偏转,则,代入数据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电场力方向竖直向上,而电场强度方向竖直向下(UAB>0),所以粒子带负电。
(2)当qE>mg时,带电粒子向上偏,从右上边缘M点飞出,设此时φA=φ1,因为φB=0,所以UAB=φ1,电场力和重力都沿竖直方向,粒子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x=V0;在竖直方向当qE<mg时,带电粒子向下偏转,设φA=φ2,则竖直方向同理可得φ2=600V,故欲使带电粒子射出偏转电场,A板的电势范围为600V<φA<2600V
举一反三
一带负电油滴在电场中从N到M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实线为电场线,不计空气阻力。则可以判断:
A.M点电势小于N点电势
B.M点场强大于N点场强
C.油滴在M点电势能小于N点电势能
D.油滴从N运动到M,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减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初速度不计的电子从电子枪中射出,在加速电场中加速,从正对P板的小孔射出,设加速电压为U1,又垂直偏转电场方向射入板间并射出,设偏转电压为U2。则:
A.U1变大,则电子进入偏转电场的速度变大
B.U1变大,则电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变长
C.U2变大,则电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变大
D.若要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偏移量变小,仅使U1变大,其它条件不变即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静电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从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
B.在孤立的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没有场强相等的两点,但有电势相等的两点
C.场强为零处,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为零处,场强不一定为零
D.初速度为零的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沿电场线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分)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光滑金属板中点的正上方有一带正电的点电荷Q,一表面绝缘带正电的金属小球(可视为质点,且不影响原电场)以速度v0在金属板上自左端向右端运动,小球做_______运动;受到的电场力做的功为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电子所带电荷量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所做的油滴实验测得的。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原理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与电源相连接,上板带正电,下板带负电,油滴从喷雾器喷出后,由于与喷嘴摩擦而带负电,油滴散布在油滴室中,在重力作用下,少数油滴通过上面金属板的小孔进入(可认为初速度为0)平行金属板间,落到两板之间的匀强电场中。在强光照射下,观察者通过显微镜观察油滴的运动。
从喷雾喷出的小油滴可以视为球形,小油滴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f大小跟它下落的速度v的大小的关系是:f=6πηrv,式中r为油滴半径,η为粘滞系数。设重力加速度为g,不考虑油滴的蒸发。

(1)实验中先将开关断开,测出小油滴下落一段时间后达到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1,已知油的密度为ρ,空气的密度为ρ′,粘滞系数为η,试由以上数据计算小油滴的半径r;
(2)待小球向下运动的速度达到v1后,将开关闭合,小油滴受电场力作用,最终达到向上匀速运动,测得匀速运动的速度v2,已知两金属板间的距离为d,电压为U。试由以上数据计算小油滴所带的电荷量q;
(3)大致(不要求精确的标度)画出油滴从进入平行金属板到向上匀速运动这段过程中的v—t图像(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