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从而发现质子的科学家是A.卢瑟福B.居里夫妇C.贝克勒尔D.查德威克

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从而发现质子的科学家是A.卢瑟福B.居里夫妇C.贝克勒尔D.查德威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从而发现质子的科学家是
A.卢瑟福B.居里夫妇
C.贝克勒尔D.查德威克

答案
A
解析
卢瑟福的实验证实原子的核式模型并发现质子;居里夫妇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并分离出镭;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举一反三
不同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谱线,这是因为各元素的
A.原子序数不同B.原子质量数不同
C.激发的能量不同D.原子能级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叙述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
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现象
C.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D.牛顿提出的质量不变性是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之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与粒子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天然放射性现象中产生的射线速度与光速相当,贯穿能力很强
B.(铀238)核放出一个粒子后就变为(钍234)
C.高速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核反应方程为
D.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并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时,观察到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由此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原子中存在带负电的电子
B.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原子的质量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D.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中央一个很小的体积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模块3-5试题
(I)(4分)        首先提示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首先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A.电子的发现B.质子的发现
C.中子的发现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II)(8分)介子由两个夸克构成,而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当复杂。研究介子可通过用高能电子与其发生弹性碰撞来进行。由于碰撞过程难于分析,为掌握其主要内涵,人们假设了一种简化了的“分粒子”模型。其主要内容为:电子只和介子的某部分(比如其中一个夸克)做弹性碰撞。碰撞后的夸克再经过介子内的相互作用把能量和动量传给整个介子。“分粒子”模型可用下面的简化模型来阐述:一个电子质量为m1,动能为E0,与介子的一个夸克(质量为m2)做弹性碰撞。介子里另一个夸克的质量为m3,夸克间以一根无质量的弹簧相连。碰撞前夸克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自然长度。试求:
(1)夸克m2与电子碰撞后所获得的动能
(2)介子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以弹簧弹性势能形式代表的介子的最大内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