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注】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孟子滕文公下》)
【注】 诐:邪僻,不正。
小题1:在孟子看来,当时的社会存在哪些问题?(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孟子为什么说自己“好辩”是“不得已”的?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当时社会存在人心不正,邪说和错误言论横行,行为不端等问题。(3分)
小题2:因为孟子觉得自己处在大道败坏的年代与社会中,(1分)作为圣人之徒,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1分)捍卫圣人之道,积极纠偏改正,(1分)所以他说自己“好辩”是“不得已”的。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考查对选段内容的概括。根据题干中“当时”一词的限制,答题对应的原文信息应在“我亦欲正人心”一句之后。虽然这些语句并没有直接说明“社会问题”有哪些,但从孟子的想法可以反推出来,“人心不正”“邪说、诐行、淫辞”盛行正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题考查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孟子以大禹、周公、孔子等圣人的事例说明“圣人之徒”应有的处事态度,构成了自己“好辩”的第一个理由,而当时社会问题的存在,则是他“好辩”的外在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提取重要信息,按要求分别写一句话。 (4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也称柳泉居士。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他少负才华,年轻时即考取秀才,但以后多次参加科举,到老未中举人。家境贫寒,长期做私塾先生。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闲时坐于村口,供人茶水,与之闲谈,搜集大量素材,创作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全书共490余篇,现在已有日、英、法、德、意、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20多种语言的译本。
(1)突出蒲松龄的身份,不超过25字。(2分)
(2)突出蒲松龄的成就,不超过25字。(2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是从哪三个方面指出儒、道“离异而对立”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乐观进取;一个出世,消极退避。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4分)
黑海之滨、高加索山下,索契冬奥会17天的精彩赛事画上句号。索契冬奥会主体育场内,精彩纷呈的俄罗斯文化之旅在这里延续;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在这里传承。闭幕式上,700名演员如同纷乱而有序的鱼群一样,从四面八方奔向舞台中央,他们不断变换各种图案,就在他们即将汇成五环图案的时候,右上角那一环却再次“失灵”。不过在焰火中,五环霎时绽放,全场欢呼雀跃。俄罗斯人用一番自嘲,弥补了开幕式的失误。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要点,不超过25个字。(3分)
15名选手,轮番上台,只要写错一个字,就立马被淘汰,比赛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10月18日晚,央视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落下帷幕,这档节目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今年暑假周末黄金时间推出,自8月2日开赛以来,就引起社会关注,掀起一股“汉字热”,比赛考题频频受热议。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及外籍学生组成32支代表队参赛,比赛以“报听写”的形式进行,选手们比拼“写字”。
随着节目的走红,“骅骝、鸡枞菌、叱拔、服膺、铲刈、海晏河清”等比赛中出现的难度较大的词语也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建兰中学一位家长说,节目播出的当天,老师给孩子布置了作业:跟着电视节目抄写词语。难怪有不少网友感叹“汉字文化再一次流行起来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40个字。3分) 
①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② 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③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④ 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赛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⑤ 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