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发现 非我也,岁也——年成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致力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0101 期中题
下列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发现 非我也,岁也——年成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致力 C、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D、风雪严寒,从数骑出——跟随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去、前往 |
答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端正) 山川相缪(盘绕) B.下江陵(攻占)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指劝人饮酒) C.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况吾与子(儿子) D.哀吾生之须臾(时间短暂) 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多有所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友糜鹿 抱明月而长终 B.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渺沧海之一粟 C.知不可乎骤得 相与枕藉乎舟中 D.渔樵于江渚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
A.乃致其众而誓之(致敬) B.吊有忧,贺有喜(安慰) C.敖而无足数者(称道) D.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充当) |
加粗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
①摄乎大国之间——摄:治理 ②舍瑟而作,对曰——作:起身 ③浴乎沂,风乎舞雩——风:乘凉 ④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改变 ⑤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懈怠 ⑥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治:治理 ⑦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多:赞美 ⑧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鄙:轻视 A.①②⑥⑧ B.①③⑤⑦ C.②③④⑦ D.④⑤⑥⑧ |
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当敛裳宵逝——宵:名词作状语,连夜 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奋发,指鼓起翅膀 C.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 D.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重:重视,看重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乃多与之徒卫。穆赢日抱太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嫡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箕郑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及堇阴,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则宾也;不受,寇也。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戊子,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己丑,先蔑奔秦。士会从之。先蔑之使也,荀林父止之,曰:“夫人、太子犹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子以疾辞,若何?不然,将及。摄卿以往可也,何必子?同官为僚,吾尝同僚,敢不尽心乎!”弗听。为赋《板》之三章。又弗听。及亡,荀伯尽送其币及其器用财贿于秦,曰:“为同僚故也。”士会在秦三年,不见士伯。其人曰:“能亡人于国,不能见于此,焉用之?”士季曰:“吾与之同罪,非义之也,将何见焉?”及归,遂不见。选自《左传·文公七年》 注:雍,襄公之弟,晋襄公死后,赵盾准备立雍为国君。穆赢,晋襄公姬欢的夫人,她为晋襄公生下一子,名夷皋,就是文中的太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穆赢日抱太子以啼于朝——白天 B.荀伯尽送其币及其器用财贿于秦——贿赂 C.训卒利兵,秣马,蓐食——吃饱 D.此必不行——不可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戊子,败秦师于令狐/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B.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填然鼓之 C.舍嫡嗣不立而外求君/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D.子以疾辞,若何/以其无礼于晋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与之同罪,非义之也,将何见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