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周文育传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周文育传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周文育传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及荟秩满,与文育还都,见于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文育,字景德。命兄子弘让教之书计。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谓弘让曰:“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
        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时贼徒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逼。及夕,各引去。文育身被丸创,创愈,辞请还葬,庆之壮其节,厚加贿遗而遣之。葬讫,会庐安兴为南江督护,启文育同行。累征俚獠,所在有功,除南海令。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
        后监州王劢以文育为长流,深被委任。劢被代,文育欲与劢俱下,至大庾岭,诣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文育曰:“足钱便可,谁望公侯。”卜人又曰:“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其夕,宿逆旅,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旦日辞劢,劢问其故,文育以告,劢乃遣之。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遣人迎之,厚加赏赐,分麾下配焉。
        (选自《陈书》,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荟之,乃随文育至家     哀:同情
B .素相,启荟为前军军主   善:赞许
C ,及夕,各去             引:退却
D.  劢问其,文育以告       故:缘故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周文育作战勇猛和为人有节义的一组是(     )
A.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   创愈,辞请还葬
B.累征俚獠,所在有功       厚加赠遗而遣之
C.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        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
D.文育身被九创       足钱便可,谁望公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文育本姓项,名叫猛奴,周荟见到他时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于是便向自己的母亲请求把他收为养子。后来,改姓周,名文育,学习骑射。
B.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但周文育不以为然,认为博取功名只要有长矛就可以了。弘让听后大为赞赏,于是教周文育骑马射箭。
C.陈庆之派周荟慰劳白水蛮人,但蛮人却密谋活捉周荟送给魏,事情泄露后,周荟和周文育率兵抵抗。结果周荟战死,周文育身上也多处受伤。
D.王劢的职务被别人代替后,周文育要和王劢一同北下,但走到大庾岭时听了卜人的话而返回,受到高祖的欢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贼徒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A
4.(1)周弘让善于写隶书,抄写蔡邕的《劝学》和古诗送给周文育,周文育不认识也不理解这些。
(2)当时贼兵非常多,一日之中战斗几十回合,周文育担任前锋冲锋陷阵,勇敢为军中第一。(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都错误的一项是[     ]
①当与秦相较,或未量——易:轻易。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速:加速,加快。
③云鬓半偏新睡——觉:睡觉。
④愿为诸君战——快:痛快。
庖月更刀——族:众,一般的。
⑥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相顾:对视。
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名词作状语。
⑧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怜:可惜
天下之豪杰——举:所有的
⑩吾少,不省所怙——孤:孤独
A、②③⑦⑩     
B、①②⑥⑦     
C、②④⑧⑨     
D、③⑤⑦⑩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臣以险(挑衅)   使建中远时羞之奠(准备)  吾女与汝女(成长)
B.而刘夙疾病(缠绕) 乃能衔哀诚(表达)     纵一苇之所(往)
C.(不久)蒙国恩   教吾子与汝子,其成(幸亏) 举酒(嘱)客
D.不(自夸)名节   孰谓汝去吾而殁乎(就)   晚有儿(媳)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B.过蒙擢,宠命优渥 拔:提拔、提升。
C.皇天后土实所共 鉴:察。
D.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矜持。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尚志斋说
[元]虞集
          亦尝观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乡,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
         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日:“有志者,事竞成。”又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日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 ①正鹄,靶心。鹄,读g ǔ。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观射乎     尝:曾经
B.有志者,事成     竟:终究、到底
C.因为书“志”二字以赠之   尚:崇尚、重视
D.其君子绝之,不与为     偶:配偶、伴侣
2.下列各组选项中都能体现“尚志”的一组是(     )
①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
②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③有志者,事竟成
④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⑤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
⑥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学习必须要有坚定的志向,否则,就像学射箭没有“正鹄”一样,“虽有善器、强力”也不会取得高深的成就。
B.在作者看来,学习的人想要成为圣贤,就好像射箭者想要射中箭心。不以圣贤作为目标而学习的人,就是不确立靶心来射箭的人。
C.文章强调了志向的重要,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那么即使做再简单的事情,他也是难以成功的。
D.本文通篇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两种论证方法,阐述了做学问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当试馆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蛊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悖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日文定。
        (选自< 宋史·许将列传》)
        [注] 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⑤上元:即元宵节。⑥元祐: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悖、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祐奸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神宗特命,举朝之     荣:赞誉
B.及肄射,将先破     的:箭靶中心
C.吏为盗者系狱     籍: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之   难:危难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     )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
②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
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④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⑤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做地方官,并希望能多读书。后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三天内把他擢拔数级。
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人犯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颍昌知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宜因陷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章悖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