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请平。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清·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 诛:索取
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
C.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D.华容人蒙其利至今蒙:受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  ②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④先生出贿付其父
⑤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       ⑥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A.②③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①④⑥
小题3: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称得上是以孝为先。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
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3)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
(1)你看见你父亲将遭受大杖责打,却能安心地(不动声色地)忍心看着,你不孝顺的罪名怎能够推脱掉呢?
(2)先生通过问询得知他卖了儿子,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把孩子赎回来并让他们回家。
(3)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有德行的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百姓的情况属实,没有其它(隐情),终于按他说的办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逋:拖欠。《陈情表》“责臣逋慢”中的“逋”是“怠慢”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②表现了张复斋的正直;⑤说的是张复斋不做官后的隐居生活。
小题3:
试题分析:原文张复斋从金溪“解组归”,并未说明是“被罢免”;且此次归乡还家,家在华容,而非“又回到福建晋江”。张复斋经历:知晋江,多善政,判案仁明,劝勉训诲礼遇晋江人,因母需赡养而离晋江;侍母二十年后,起用到江西金溪,因不从权贵自解官职,金溪百姓像晋江一样泣别挽留他;从金溪回到故乡华容,为故乡减轻赋税想办法,故乡人因此蒙利。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举一反三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明月不离恨苦(谙:熟悉,知晓)
B.则将焉用彼矣(相:辅佐)
C.此去经年(经年:年复一年)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同“敛”,收敛,积蓄)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
A.之以桑B.填然
C.既来之,则D.五十者可以帛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虎兕出于柙
A.是社稷之臣也B.无乃尔是过与
C.请以战喻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进中书省右丞。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追且射,定边百余矢。被:表被动
B.张士诚遣舟师海安。薄:迫近
C.擒海寇邵宗愚,其残暴斩之。数:列举
D.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铜锣峡。次:驻扎
小题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    )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            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永忠以和未至辞                    ⑥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有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在鄱阳湖大战中有功,太祖给他赐八个字。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了海盗邵宗愚;曾经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迎接他。
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小题4: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3分)
                                                                          
                                                                        
(2)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3分)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分)
                                                                         
                                                                        
(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勿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节选自《宋史》)
【注】狃:niǔ, 轻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是时,契丹内寇:侵犯
B.骁锐据要害以备之简:选择,挑选
C.急书一夕五至,准不,饮笑自若发:发兵
D.因请帝澶州幸:皇帝亲临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帝大骇,问准资政殿学士行
B.准心知二人谋,阳若不知秦王斋五日后,设九宾礼于廷
C.谁陛下画此策者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D.琼随立庭下凶,则移其民河东
小题3: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寇准“刚正直率”的一组是(  )(3分)
①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②准不发,饮笑自如   ③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   ④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   ⑤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⑥众议皆惧,准力争之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⑤⑥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寇准退敌心切,在皇帝准备回宫的时候,竟以不再见皇上相威胁,实是冲动。
B.契丹围困了瀛州,寇准分析敌我双方疲劳和安逸的形势,认为有胜利的把握,皇帝不应去楚、蜀这样边远的地方。
C.在皇帝不肯过黄河的情况下,寇准力排众议,并争取太尉高琼的支持。最终使皇帝欣然答应,渡过了黄河。
D.皇帝亲临北城门楼,果然使宋朝军队士气大振,踊跃欢呼,契丹军队也不战而败。
小题5: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2分)
(2)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