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久乃信服。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轼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文日数千言属:研究
B.闻者始哗不厌:信服
C.使者发于官吏币:礼物
D.轼武卫营,呼卒长曰诣:到……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率徒持畚锸以出②孰能讥之乎?
B.①锻炼久不决②仰观宇宙大,俯察品类之盛
C.①又事不便民者不敢言②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①虽禁军且我尽力②引以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小题3: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2分)
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1)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每错两处扣1分。“轼却之”后停顿亦可。)
小题4:(1)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2)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尽情享受那游洞的乐趣。(3)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属:写作。根据前句“比冠,博通经史”的意思到刚成年时,就博览精通经传历史,先介绍读书情况,然后再介绍写作情况。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A①他的,自己的②难道;B①音节助词;②定后标志C连词,“因为”。D①替,②作。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中的断句。解答时要先回到上下文语境中,心中默译一遍,翻译时要关注句中的名词、动词、重点虚词,例如本句中的“使者、书、曰、而、然”,这些地方有可能就是应该断开的地方,再根据翻译用斜线断开。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庐”为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住在,“分堵”解释为分段,“卒”解释为最终,“全”解释为保全;第二句时注意“或”解释为有的人,“咎”解释为责备,第一个“其”解释为那个,第二个“其”解释为我自己,“极”解释为尽情享受;第三句注意“则”解释为那么,“曾”解释为甚至。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到刚成年时,就博览精通经传历史,写文章每天达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后来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些见解,不能表述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后来写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让一下,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听到的人开始哗然不服,时间久了就信服此语。
当时王安石正创设推行新法,苏轼上书论新法不当之处。王安石更加愤怒,叫御史谢景温论奏苏轼的过失,彻底审查而一无所得,苏轼就请求到外地任职,做了杭州通判。高丽来进贡,使者向官吏分送见面的礼品,书函用甲子纪年。苏轼拒绝说:“高丽对本朝称臣,而不接受我们的年号,我怎敢接受!”使者换了写熙宁年号的书函,然后才接受。
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无法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苏轼到武卫营去,叫来士卒头目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说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士卒头目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力听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来,筑起东南长堤。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寄托谏言,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把他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处以死罪,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惟有神宗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每小题2分)
王竑,字公度。正统四年进士。英宗北狩①,郕王摄朝午门,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请族振。锦衣指挥马顺者,振党也,厉声叱言者去。竑愤怒,捽②顺发呼曰:“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且骂且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王恐,遽起入,竑率群臣随王后。王使中官金英问所欲言,曰:“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置诸法。”王命出二人。众又捶***之。当是时,竑名震天下,王亦以是深重竑。
王即帝位,也先犯京师,命竑与王通、杨善守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督毛福寿、高礼军。寇退,诏偕都指挥夏忠等镇守居庸。竑至,简士马,缮厄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景泰元年八月,竑以疾还朝。寻命同都督佥事徐恭督漕运,治通州至徐州运河。明年冬,敕竑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徐、和二州,又命兼理两淮盐课。
四年正月以灾伤叠见,方春盛寒,上言:“请敕责诸臣痛自修省,省刑薄敛,罢无益之工,严无功之赏。”且引罪乞罢。帝纳其言,遂下诏修省,求直言。
先是,凤阳、淮安、徐州大水,道殣相望。竑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至是山东、河南饥民就食者坌③至,廪不能给。惟徐州广运仓有余积,竑欲尽发之,典守中官不可。竑往告曰:“民旦夕且为盗。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中官惮竑威名,不得已从之。竑乃自劾专擅罪,因言:“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帝复命侍郎邹干赍帑金驰赴,听便宜。竑乃躬自巡行散振,不足,则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全活百八五万余人。
给事中萧斌、御史吕洪等,共荐竑堪大用。 帝曰:“古人君梦卜求贤,今独不能从舆论所与乎?”即召竑为兵部尚书,命竑简阅十二营军士。竑以择兵不若择将,共奏罢营职八十余人,而慎简材武补之。
后引疾求退 ,居家二十年,弘治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明史》)
[注]①狩:巡行、巡视    ②捽:揪,抓。 ③坌:聚积,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请振。族:灭族,刑及全族
B.今独不能从舆论所乎与:赞同,赞许
C.帝复命侍郎邹干帑金驰赴赍:赠送
D.而慎材武补之简:选择,选拔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王竑果敢善断的一组是 (    )(2分)
①竑愤怒,捽顺发呼曰   ②督毛福寿、高礼军   ③竑至,简士马,缮厄塞
④ 竑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 ⑤竑乃自劾专擅罪    ⑥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王竑正直无畏,对邪恶势力毫不惧怕。郕王执掌朝政时,王振的同党马顺、毛贵等非常嚣张,王竑就与群臣一起将其打死了。此事在当时造成很大影响。
B.皇上非常信赖王竑,时时委以重任,有时让其身兼多职。对王竑的工作,皇上常给予较大自主权,让其自行处理。对王竑的意见,皇上也总是乐于采纳。
C.王竑十分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他见灾害频发,就主动向皇上进言,请求下令责成众大臣自我反省,减轻百姓负担,不做那些无益于百姓的事情。
D.王竑很有胆略,办事干练。凤阳等地因为水灾,饿死了很多人。他冲破阻力,挽救老百姓生命,不单是当地人受益,邻近地区的一些灾民也得到了救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中加点实词意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①日月欲明而浮云盖之 盖:掩盖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故    间:离间
③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解:消除    ④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负:背着
⑤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 :发动   ⑥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则:效法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最不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①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②饰小说以干县令  ③除去天下之害
④强行者有志           ⑤已而大鱼食之     ⑥人必从而害之
A.①③⑤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仁人之所以为事者
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B.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
C.所以遣将守关者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把第一个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5分)                                                                                
(2)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