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吴祯,江国襄烈公良弟也。初名国宝,赐名祯。与良俱从太祖克滁、和,渡江克采石,从定集庆。下镇江、广德、常州、宣城、江阴,皆有功。又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吴祯,江国襄烈公良弟也。初名国宝,赐名祯。与良俱从太祖克滁、和,渡江克采石,从定集庆。下镇江、广德、常州、宣城、江阴,皆有功。又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吴祯,江国襄烈公良弟也。初名国宝,赐名祯。与良俱从太祖克滁、和,渡江克采石,从定集庆。下镇江、广德、常州、宣城、江阴,皆有功。又从常遇春自铜陵取池州,以舟师毁其北门,入城。敌舰百余至,复大败之,遂克池州。积功,由帐前都先锋累迁为天兴翼副元帅。以千人助良守江阴,数败吴兵,破士诚水寨,擒其骁将硃定。授英武卫亲军指挥使。又大破吴兵于浮子门。从大将军徐达帅马步舟师取湖州,勒奇兵出旧馆,大捷。湖州平,遂戍之。从围平江,破葑、胥二门,进佥大都督府事,抚平江。寻副征南将军汤和讨方国珍,乘潮入曹娥江,毁坝通道,出不意直抵军厩。国珍亡入海。追及之盘屿,合战,自申至戌,败之,尽获其战舰士卒辎重,国珍降。复自海道进取福州,围其西、南、水部三门,一鼓克之。
洪武元年,进兵破延平,擒陈友定。闽海悉平。还次昌国。会海寇劫兰秀山,剿平之。兼率府副使。寻为吴王左相兼佥大都督府事。二年,大将军平陕西还,祯与副将军冯胜驻庆阳。三年讨平沂州答山贼。命为靖海将军,练军海上。其冬,封靖海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与秦、晋二王傅金朝兴、汪兴祖并专傅王,解都督府事。仇成戍辽阳,命祯总舟师数万,由登州饷之。海道险远,经理有方,兵食无乏。完城练卒,尽收辽海未附之地,降平章高家奴等。坐事谪定辽卫指挥使,寻召还。七年,海上有警,复充总兵官,同都督佥事于显总江阴四卫舟师出捕倭。至琉球大洋,获其兵船,献俘京师。自是常往来海道,总理军务数年,海上无寇。
十一年,奉诏出定辽,得疾,舆还京师。明年卒。追封海国公,谥襄毅,与良俱肖像功臣庙。子忠嗣侯。二十三年追论祯胡惟庸党,爵除。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十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奇兵出旧馆勒:率领、带领
B.千人助良守江阴以:用、凭借
C.还昌国次:驻扎
D.事谪定辽卫指挥使坐:因为、由于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祯杰出作战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敌舰百余至,复大败之,遂克池州   ②海道险远,经理有方,兵食无乏
③数败吴兵,破士诚水寨,擒其骁将硃定 ④乘潮入曹娥江,毁坝通道,出不意直抵军厩
⑤追及之盘屿,合战,自申至戌,败之,尽获其战舰士卒辎重,国珍降
⑥自是常往来海道,总理军务数年,海上无寇
A.①③⑥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祯军事才能杰出,起初跟随太祖、常遇春立下战功,后来能独当一面,仍然战功卓著,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所以功臣庙里画有他的肖像。
B.吴祯不只指挥作战能力突出,管理工作也十分出色,如负责帮仇成运送粮饷,虽然海上道路危险遥远,但军队的粮饷从不缺乏。
C.吴祯不仅在明朝建立后,在打击倭寇的战场上也同样表现突出,追击倭寇至琉球大洋,缴获倭寇兵船,到京师献俘,后来管理军务数年,海上没有倭寇再出现。
D.吴祯由于战功卓著,明太祖待他也很好,不仅封侯,还赐予铁券,但他晚节不保,竟然和胡惟庸结党谋反,被削除爵位也是理所当然。
小题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副征南将军汤和讨方国珍,乘潮入曹娥江,毁坝通道,出不意直抵军厩。
(2)七年,海上有警,复充总兵官,同都督佥事于显总江阴四卫舟师出捕倭。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5分)不久做征南将军汤和的助手(副帅)征讨方國珍,趁着涨潮进入曹娥江,毁坏水坝打通道路,出其不意直抵敌军马棚(军营)。
(2)(5分)洪武七年,海上有倭寇警报,于是吴祯再次担任总兵官,和都督佥事于显率领江阴四卫的水军出海追捕倭寇;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大意可知,“以”应为“率领、带领”。所以选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直接表现吴祯杰出作战才能。②是管理才能;⑥是间接表现,而且是指他的作战能力产生的影响。所以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竟然和胡惟庸结党谋反”分析不正确,原文没有说与胡惟庸谋反,只说是结党。所以选D。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寻”“副”“乘”“通” “警”“充”,第二个“总”,“舟师”。
参考译文:
吴祯,是江国襄烈公吴良的弟弟。起初名国宝,后来太祖赐名祯。吴祯曾与他的哥哥吴良跟随太祖(朱元璋)攻克滁州、和州,渡过长江攻克採石,跟从(太祖)平定集庆。在攻下鎮江、广德、常州、宣城、江阴的战役中都立下战功。又跟从常遇春从铜陵进军攻下池州,率领水军毁坏它的(池州)北门,进入城中。敌人的一百多艘舰船来了,又彻底打败了他们,于是攻克池州。累积功劳,从帐前都先锋多次升迁做了天兴翼副元帅。率领一千人帮助吴良驻守江阴,多次击败吴国的军队,攻破张士诚的水寨,活捉他的猛将硃定,被授予英武卫亲军指挥使的官职。又在浮子门彻底打败吴国的军队。后来跟从大将军徐达率领骑兵、步兵、水军进攻湖州,率领奇兵从旧馆出击,取得大胜。湖州平定,于是戍守湖州。又跟从围困平江,攻破葑、胥两座城门,进职位为佥大都督府事,巡抚平江。不久做征南将军汤和的助手(副帅)征讨方國珍,趁着涨潮进入曹娥江,毁坏水坝打通道路,出其不意直抵敌军马棚。方国珍逃亡到海上。吴祯追赶到盘屿,与方国珍展开会战,从申时战至戌时,打败了他,获得(缴获)了他的全部战船、士卒、军用物资,方国珍于是投降。又从海道进军攻打福州,围困福州城的西、南、水部三座城门,一鼓作气攻占福州。
洪武元年,吴祯进兵攻破延平,擒获陈友定,自此福建沿海一带全部平定。回来驻扎在昌国。适逢海上的贼寇到兰秀山抢劫,吴祯剿灭平定了他们。兼任率府副使。不久,担任吴王左相兼佥大都督府事。洪武二年,大将军平定陕西回来,吴祯和副将军冯胜驻守庆阳。洪武三年吴祯讨平沂州答山贼寇,被任命为靖海将军,到海上训练军队。当年冬天被封为靖海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皇上赐予世券(丹书铁券)。吴祯和秦、晋二王辅佐金朝兴、汪兴祖并专门辅佐二王。解除都督府事。仇成戍守辽阳,命令吴祯负责统率数万水军,由山东登州为自己提供粮饷。海上道路危险遥远,吴祯的管理工作十分出色,所以军队的粮饷从不缺乏。完善城池、训练士卒,收复了全部没有归附的辽东土地,招降了平章的高家奴等人。后来由于(因为)事情被牵连,贬为定辽卫指挥使,不久又被召还。洪武七年(1376年),海上有倭寇警报,于是吴祯再次担任总兵官,和都督佥事于显江阴四卫的出海追捕倭一直追至琉球大洋,缴获倭寇兵船,到京师献俘。从此常常往来于海上,管理军务数年,海上完全没有倭寇。
洪武十一年,吴祯奉诏出征平定辽东,路上生病,只好用车运回南京。第二年去世,追封为海国公,谥号襄毅。与吴良的肖像一同列于功臣庙。他的儿子吴忠继承靖海侯。洪武二十三年,吴祯被指认为胡惟庸同党,爵位被削除。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9分)
噫吁嘻,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手抚膺坐长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乎高哉!   危险的
B.开国何茫然。  指时间久远
C.来四万八千岁。 代词,那。
D.手抚膺坐长叹坐 介词,用。
小题2: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3分) 
例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A.上有六龙回日高标
B.黄鹤飞尚不得过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
D.一人心,千万人之心也
小题3:下列名句的句式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固一世雄也,而今安在哉?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凌万顷之茫然              
D.恐年岁之不吾与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8分)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史记·乐毅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未尝一日而忘齐也  报:报复
B.乃去赵魏  适:到……去
C.于是屈身士  下:降职
D.皆为郡县以燕  属:归属,从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诸侯皆欲背秦而服齐西摧三晋观津
B.乐毅于是魏昭王使于燕使乐毅上将军
C.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先礼郭隗招贤者
D.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事齐田单闻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B.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C.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D.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国多方争战,国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高自大,百姓不能忍受。
B.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派他攻打齐国。
C.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故意不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臣服投降。
D.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施行反问计,结果惠王剥夺了乐毅的军权。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3分)
_________                                                                                                
②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3分)
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威烈
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池:护城河
C.焚百家之言言:言论、著作
D.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击退,使……退却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以为桂林、象郡               ②以愚黔首
③蒙故业,因遗策                 ④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小题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为天下笑者,何也
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沛公欲王关中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题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本段文字叙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的势如破竹和巩固政权时的种种措施。
B.作者用铺陈的手法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
C.从这段文字记叙的秦始皇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看,他确实为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
D.这段文字所叙述的秦始皇所实行的政策,说明他不知道与昔日相比“攻守之势异也”,因而“仁义不施”。
小题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分)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A.会于西河外渑池B.君安与项伯有故
C.求人可使报秦者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命名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败李信,入两壁,***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灞上,王翦请美田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怚中③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④。” 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荆:即楚国,因有荆山,故又称荆。②顿舍:停驻,休息。③怚(cū)中:粗心。④超距:跳远。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将军之乞货亦已甚矣。乞货:请求封赏
B.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于我。委:托付
C.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王翦。谢:感谢
D.王翦因乘胜定城邑。略:攻占,夺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王翦有为将才***一组是(3分):(     )
①王翦谢病不能将                      ②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③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王翦坚壁不与战
⑤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   ⑥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信认为灭楚的兵力“不过用二十万”,虽然其勇可嘉,但毕竟流露出了轻敌的情绪,因而在其后的伐楚之战中,由开始的节节胜利最终导致了惨败而归。
B.王翦与李信相反,他实事求是,做事谨慎,老谋深算,运用以逸待劳、敌疲我打、敌退我进的策略,赢得了全线胜利。
C.李信和王翦在灭楚的不同看法及其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印证了《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科学的真理。
D.王翦虽然为秦国灭楚立下了大功,但是他借秦王重用他为将的机会,多次请求得到良田大宅,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3分)
(2)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3分)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分)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