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抱玉,武德功臣安兴贵之裔。代居河西,善养名马,为时所称。群从兄弟,或徙居京华,习文儒,与士人通婚者,稍染士风。抱玉少长西州,好骑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抱玉,武德功臣安兴贵之裔。代居河西,善养名马,为时所称。群从兄弟,或徙居京华,习文儒,与士人通婚者,稍染士风。抱玉少长西州,好骑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抱玉,武德功臣安兴贵之裔。代居河西,善养名马,为时所称。群从兄弟,或徙居京华,习文儒,与士人通婚者,稍染士风。抱玉少长西州,好骑射,常从军幕,沉毅有谋,小心忠谨。
乾元初,太尉李光弼引为偏裨,屡建勋绩,由是知名。二年,自特进、右羽林军大将军,迁持节郑州诸军事兼郑州刺史。时史思明陷洛阳,光弼守河阳,贼兵锋方盛,光弼谓抱玉曰:“将军能为我守南城二日乎?”抱玉曰:“过期若何?”光弼曰:“过期而救不至,任弃城也。”贼帅周挚领安太清、徐黄玉等先次南城,将陷之,抱玉乃绐之曰:“吾粮尽,明日当降。”贼众大喜,敛军以俟之。抱玉因得缮完设备,明日,坚壁请战。贼怒欺绐,急攻之。抱玉出奇兵,表里夹攻,***伤甚众,挚军退。固河阳,复怀州,皆功居第一,迁泽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代宗即位,擢为泽潞节度使、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加领陈、郑二州,迁兵部尚书。抱玉数上言:“臣贯属凉州,本姓安氏,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去至德二年五月,蒙恩赐姓李氏,今请割贯属京兆府长安县。”许之,因是举宗并赐国姓。
广德元年冬,吐蕃寇京师,乘舆幸陕,诸军溃卒及村闾亡命相聚为盗,京城南面子午等五谷群盗颇害居人,朝廷遣薛景仙领兵为五谷使招讨,连月不捷,乃诏抱玉兼凤翔节度使讨之。抱玉探知贼帅行止之处,先分屯诸谷,乃设奇潜使轻锐数百南自洋州入攻之。贼帅高玉方与诸偷会,遽为锐卒数十人掩擒之,因大搜获偷党,悉斩之,余党不讨自溃,旬日内五谷平。以功迁司空,余并如故。
时吐蕃每岁犯境,上以岐阳国之西门,寄在抱玉,恩宠无比,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连统三道节制,兼领凤翔、潞、梁三大府,秩处三公。抱玉以任位崇重,抗疏恳让司空及山南西道节度、判梁州事,乞退授兵部尚书。上嘉其谦让,许之。大历十二年卒,上甚悼之,辍朝三日,赠太保。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德功臣安兴贵之裔      裔:后代。
B.抱玉乃绐之曰绐:欺骗。
C.吐蕃寇京师寇:进犯。
D.诸军溃卒及村闾亡命相聚为盗亡命:逃命,逃亡。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李抱玉沉毅有谋的一组是(  )
①屡建勋绩,由是知名  ②吾粮尽,明日当降 ③出奇兵,表里夹攻,***伤甚众  ④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 ⑤探知贼帅行止之处,先分屯诸谷  ⑥寄在抱玉,恩宠无比
A.①②④B.①③⑥
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抱玉是功臣之后,爱好骑射,常常跟随军队幕府,具有较高的军事才能。而他的堂兄弟们,有的学习礼乐儒术,感染的是士人的风习。
B.乾元初年,李抱玉被李光弼引荐为偏将,在固守河阳、收复怀州的战斗中,他均功居第一,升任泽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C.在薛景仙率兵为五谷防御使,一连几个月都不能战胜群盗的情况下,李抱玉被委以重任,十天之内五谷就被平定,李抱玉也因功升任司空。
D.李抱玉职高位重,秩同三公,但十分谦让,受到了皇帝的称赞。去世后,皇上深深哀悼他,停止朝政三天以表达哀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抱玉因得缮完设备,明日,坚壁请战。贼怒欺绐,急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贯属凉州,本姓安氏,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李抱玉趁机得以修缮设备。第二天,李抱玉坚守壁垒请求交战。叛军受到欺骗十分恼怒,加紧进攻。(因:趁机。缮完:修缮。坚壁请战:坚守壁垒请求交战。欺绐:欺骗。)
(2)我籍贯属于凉州,本姓安,因为安禄山造成灾祸,以和他同姓为耻。(贯:籍贯。以:因为。构祸:造成灾祸,制造祸端。耻:以……为耻。)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亡命:指亡命之徒,铤而走险不顾性命的人。
试题分析:
小题2:①间接表明他的沉毅有谋;④表现他的小心忠谨;⑥表明皇帝对他的信任和宠爱。
试题分析:
小题3: “固守河阳,收复怀州”应该是在乾德二年,李抱玉自特进、右羽林军大将军,迁持节郑州诸军事兼郑州刺史后的事。
试题分析:
小题4: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文义,擒范兴***之。
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
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    厉:洪亮、激昂
B.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亟:危急
C.麾诸军毕济麾:指挥
D.潜刻期而去期:约定日期
小题2: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伯颜深略善断的一组是(  )
①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②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 ③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 ④伯颜手***文义,擒范兴***之 ⑤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 ⑥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②⑤⑥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伯颜长相魁梧,英勇善战,深略善断,因而世祖很欣赏他,并下令将右丞相的妹妹许配给他。
B.伯颜身先士卒,当军队渡河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充满豪情地勉励大家,然后穿好盔甲,自己作为前导,带领军队渡过了河。
C.伯颜能严格约束部下。当知州翟贵把城池献给伯颜来投降,诸将请求派人接管时,伯颜没有同意,并且贴出告示:众将领不得进城,违反者按照军法论处。
D.选文在文字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传主的军功武略,略写他谦恭廉洁忠诚的人品,人物的形象显得比较丰满。
小题4: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
甫弱冠,以勋阀之子,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世祖次桓、抚间,以炳为抚州长,城邑规制,为之一新。己未,王师伐宋。未几,北方有警,括兵敛财,燕蓟***动。王师北还,炳远迓中途,具以事闻,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世祖嘉其忠。
中统元年,李璮叛,据济南,炳请讨之。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胁从之徒,不足治也。”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后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符,加济南路总管。炳至,止罪首恶,余党解散。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至元九年,帝念关中重地,思得刚鲠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王府吏卒横暴扰民者,即建白,绳以法。王命之曰:“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自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有旨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余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民已不堪。炳密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王善其言,遽命免征。十五年十一月,王薨。
十六年秋,被旨入见便殿,帝劳之曰:“卿去数载,衰白若此,关中事烦可知已。”询及民间利病,炳悉陈之,因言王薨之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帝卧听,遽起曰:“闻卿斯言,使老者增健。”饮以上尊马潼。改安西王相,余职如故,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至则琮假嗣王旨,入炳罪,收炳妻孥囚之。炳子仁荣诉于上,即诏近侍二人驰驿而西,脱炳,且械琮党偕来。琮等留使者,醉以酒,先遣人毒炳于平凉狱中。其夜星陨,有声如雷,年五十九,实十七年三月也。帝闻之,抚髀叹曰:“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六月,诏雪炳冤,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
(节选自《元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次桓、抚间   次:驻扎
B.十年之逋,责偿一日责:责令
C.被旨入见便殿被:遭受
D.询及民间利病病:疾苦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炳“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
①城邑规制,为之一新 ②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 ③胁从之徒,不足治也 ④岁凶,发廪赈民 ⑤孰若惠泽加于民乎 ⑥询及民间利病
A.①②⑥B.②④⑤
C.①③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炳重情重义。因闹饥荒,他与堂兄前往平州去谋生,路遇强盗,强盗要***其兄长,他挺身而出,哭着请求代替兄长去死。
B.赵炳处事尚宽。平定李璮叛乱时,对俘获的胁从者,他当即放走;济南妖民作乱时,他也只是处置元凶,其余都释放解散。
C.赵炳深得皇帝器重。皇帝任命他做京兆路总管,去管理关中重地,并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
D.赵炳对不法者严惩。当发现皇子安西王府中的吏卒强横凶暴,***扰百姓后,他及时向安西王汇报情况,对违法者加以惩处。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罗绍威,魏州贵乡人,形貌魁伟,精悍明敏,明达吏理。袭父位为留后,朝廷因而命之,寻正授旄钺。
初,至德中,田承嗣盗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召募军中子弟,置之部下,号曰“牙军”,皆丰给厚赐,不胜骄宠。年代浸远,父子相袭,亲党胶固,其凶戾者,强贾豪夺,逾法犯令,长吏不能禁。变易主帅,有同儿戏。自田氏已后,垂二百年,主帅废置,出于其手。优奖小不如意,则举族被诛。绍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
绍威见唐祚衰陵,群雄交乱,太祖兵强天下,必知有禅代之志,故倾心附结,赞成其事,每虑牙军交易,心不自安。天祐初,乃定计图牙军,遣使告太祖求为外援。太祖许之,遣李思安会魏博军攻沧州。天祐三年正月五日,太祖亲率大军济河,声言视行营于沧、景,牙军颇疑其事。是月十六日,绍威率奴客数百攻之,时宿于牙城者千余人,迟明尽诛之。凡八千家,皆赤其族,州城为之一空。翌日,太祖自内黄驰至魏。自是绍威虽除其逼,然寻有自弱之悔。不数月,复有浮阳之役,绍威飞车免馈运,自邺至长芦五百里,叠迹重轨,不绝于路。又于魏州建元帅府署,沿道置亭候,供牲牢、酒备、军幕、什器,上下数十万人,一无阙者。及太祖回自长芦,复过魏州,绍威乘间谓太祖曰:“邠、岐、太原终有狂谲之志,各以兴复唐室为词。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天与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及登极,加守太傅、兼中书令。
绍威尝以海岱罢兵岁久,储庚山积,惟京师军民多而食益寡,愿于太行伐木,斫船三百艘,置水运自大河入洛口,岁漕百万石,以给宿卫,太祖深然之。会绍威遘疾革,遣使上章乞骸骨,太祖抚案动容,顾使者曰:“亟行语而主,为我强饭,如有不可讳,当世世贵尔子孙以相报也。”及讣至,辍朝三日,册赠尚书令。绍威在镇凡十七年,年三十四薨。
(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十四》,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田氏已后,垂二百年    垂:将近
B.故倾心附结,赞成其事赞:辅助
C.绍威乘间谓太祖曰间:机会
D.绍威尝以海岱罢兵岁久罢:废除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绍威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必知有禅代之志 ②迟明尽诛之 ③上下数十万人,一无阙者 ④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 ⑤遣使上章乞骸骨 ⑥岁漕百万石,以给宿卫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绍威处置牙军毫不手软。牙军骄横,其中凶狠者,违法犯令,目无主帅,罗绍威于是在以太祖的军队为外援的情况下,消灭了牙军。
B.罗绍威对太祖忠心耿耿。他一心结交太祖并且想要归附太祖。太祖也曾被罗绍威私下里劝说他登基的话打动,称帝后给罗绍威加了官。
C.罗绍威能力突出。在浮阳战役中,他主管后勤,确保了物资供应,还在魏州建立了元帅衙署,沿路设置转运站,各种物品无一缺乏。
D.罗绍威深受太祖器重。病重时,太祖派使者转告说假如真有不幸,会让他的世世代代子孙富贵作为回报,去世后又追赠他为尚书令。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绍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绍威虽除其逼,然寻有自弱之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少习《三礼》,以讲学自给。(后)周显德初,太祖(赵匡胤)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后财货,以廉闻。及受周禅,召为户部郎中。
奉使吴越归,奏便宜十数事,皆从之。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还具以白。朝论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太祖即命发廪贷民。
建隆三年,迁给事中。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帛子女,伦独居佛寺,饭蔬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东归,箧中所有,才图书数卷而已。
先是,伦第庳陋,处之晏如。时权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自启于上前。伦亦尝为母市木营佛舍,因奏其事。太祖笑谓曰:“尔非逾矩者。”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上亦不违其志。
伦清介醇谨,好释氏,信因果。尝盛夏坐室中,恣蚊蚋囋其肤,童予秉箑(扇子)至,辄叱之,冀以徼福。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尽焚其券。微时娶阎氏,无子,妾田氏生继宗。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赠侍中。
(选自《宋史·沈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赵匡胤)领同州节度  领:担任职务
B.皆署从事署:委任,交给
C.奏便宜十数事便宜:利于治国、合乎
时宜的办法或建议
D.愿得制度狭小制度:规章,办法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沈伦“清廉爱民”的一组是(  )
①奉使吴越归,奏便宜十数事,皆从之 ②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 ③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 ④伦独居佛寺,饭蔬食 ⑤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 ⑥岁余尽焚其券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③⑤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伦年轻时学习《周礼》《仪礼》《礼记》,以讲学谋生,后因人举荐为官,最终官至宰相。
B.沈伦来自社会底层,对人民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当他发现百姓闹饥荒时,便采纳了他人的意见,请求皇上动用军粮,开仓济民,并且力排众议,拯救了天下苍生。
C.沈伦年少好学,后随军作战期间,仍爱惜图书,因此他日后信奉佛教,拒绝童子的热情服务,希望以此积德求福。
D.沈伦对住宅低矮毫不在意,但为了母亲也曾购买木材建造佛舍,皇帝并未因此责备他,反而派人为他修建住宅,皇帝对他的恩遇由此可见一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2014·安徽示范高中联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8题。
黄山游记
钱谦益
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
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一松高三尺许,广一亩,曲干撑石崖而出,自上穿下,石为中裂,纠结攫拿,所谓扰龙松也。石笋矼、炼丹台峰石特出离立,无支陇,无赘阜,一石一松,如首之有笄,如车之有盖,参差入云,遥望如荠,奇矣,诡矣,不可以名言矣。松无土,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也。滋云雨,***霜雪,勾乔元气,甲坼太古,殆亦金膏水、碧上药、灵草之属,非凡草木也。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怒张,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轮囷,蔚为奇观也。吴人卖花者,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兹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与?”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实其腹            实:充满
B.陟老人峰陟:登上
C.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夸:赞美
D.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征:验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
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①泉之奇,莫奇于汤泉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有幢幢如羽葆者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①其身与皮、干皆石也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山有三奇:泉奇、云奇、松奇。泉之奇,就奇在山下有泉,山上无泉;而云之奇,奇在云海漫漫,奇在变幻莫测,奇在山上山下两重天。
B.黄山松奇,首先就奇在千姿百态。它们大小、高矮不一,形态各异,各具特点,生长在黄山的不同位置,和悬崖、险峰相互映衬,风光无限。
C.黄山松奇,更奇在其顽强的生命力。它们扎根在陡峭的悬崖和坚硬的石头之上,风雨雷电、霜雪严寒,造就了它们坚硬的质地和坚贞的品格。
D.作者以饱蘸的浓墨、饱满的热情,描绘黄山松的奇特,讴歌它的壮美,也暗含了对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传统精神人格的高度赞美。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