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项脊轩志(节选)》,完成小题。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项脊轩志(节选)》,完成小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 B.凡再变矣再:第二次。 | C.一日,大母过余曰过:来看望。 | D.比去,以手阖门阖:关闭。 | 小题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先妣抚之甚厚 儿之成,则可待乎 ②娘以指叩门扉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 B.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 D.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辈们分家以后,庭院变迁,家境日趋没落,这些营造出了“悲”的情境。 | B.作者对往事的追忆中,隐含着辜负亲人抚育和期望的沉痛心情,深化了“悲”的内容。 | C.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儿的场面描写,生动贴切地表现了祖母对孙儿的疼爱与关怀。 | D.作者善于即景抒情,把真切强烈的感情融入生动的景物和场面之中。 | 小题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3分)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2分)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你的姐姐在我的怀里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了吗?”(2)回忆旧日的这些事,好像昨天刚发生,真叫人忍不住放声号哭啊!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B项,再:两次。 试题分析: 小题2:之:代词,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介词,用/连词,来。 试题分析: 小题3:B项,“隐含着辜负亲人抚育和期望的沉痛心情”不当。 试题分析: 小题4: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戆子记 (清)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①。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②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③,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④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主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朴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糵⑤,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①戆:迂愚而刚直,憨直。②侑:劝人饮酒进食。③司阍:守门。④眴:用目光示意。⑤媒糵:酝酿之意,比喻定计陷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辈兴阑矣阑:尽。 | B.主人强颔之颔:点头同意。 | C.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伺:伺候。 | D.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果:实现。 | 小题2:以下各组能直接表现戆者“忠直”的一组是(3分)( )。 ①召未至,戆者已归 ②挥拳逐去。客哄而散 ③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 ④多酤伤费,多饮伤生 ⑤谢之,而心颇衔之 ⑥即吾侪报主之时也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为“戆子”作记,其实是借戆子宣泄心中的郁愤,剖示耿直忠诚之心,也是对朝廷吏治、君主视听等弊端的一种讽刺与揭露。 | B.文章善用对比手法,戆子与黠者的言行对比,黠者自身前后的行为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仆人的“可用”与“不可用”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 C.本文是一篇文字简练、带有寓言性质的传记文。其中黠、朴二人是朝中奸佞小人和平庸俗人的化身,而戆子则是忠诚正直官吏的写照。 | D.本文借戆子厉斥歌者、夺酒劝主、沽直之辩这三件事情,描写了主人由不开心、勉强接受到心中感佩的情感转变,阐明了明辨忠奸的重要意义。 |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尔欲沽直邪?市恩邪?(2分) (2)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3分) (3)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3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庵梦忆序 张 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马戒马戒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米长,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愕窒不敢与接 接:接近。 | B.罹此果报罹:遭到。 | C.仇甘旨也仇:仇视。 | D.不次岁月次:排列。 |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自己在国破家亡之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他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的报应,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 | B.作者叹息“繁华靡丽,过眼皆空”,“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说明作者是用泪眼来观梦、察梦、寻梦的。 | C.由于本文是一篇“自序”,因此,作者要简括地回顾著述的起缘、宗旨以及全书的内容和特色。 | D.全文以议论为线索,巧妙地嵌入记叙和抒情,这就使全文虚实相依,实用而又好看。 |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 (2)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讳 辩 韩 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①。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②。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饥也。唯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之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①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不避讳,即单用其中一个字时,不避讳。如孔子的母亲名叫“征在”,孔子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②不讳嫌名:与人姓名音相近的字不避讳。下文“浒”“势”“秉”“饥”均与唐代皇帝名音同或音近。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贺不举进士为是 举:推荐 | B.凡事父母,得如曾参事:侍奉 | C.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止:停止 | D.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超过 |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用作驳斥毁谤者的论据的一组是(3分)( )。 ①律曰:二名不偏讳。 ②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③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 ④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 ⑤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⑥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小题3:对本文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李贺准备参加进士考试,有人为打击竞争对手,借口他父亲名晋肃,如果他参加进士考试,就犯嫌名讳,企图让他放弃考试。 | B.韩愈曾经鼓励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在李贺遭到恶意毁谤,他本人也因鼓励李贺应考而受到指责的情况下,写下本文进行辩驳。 | C.韩愈认为,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既不违犯“二名律”,也不违反“嫌名律”,毁谤者和附和者的言论,在法理上是没有依据的。 | D.韩愈认为,周公、孔子、曾参都不避父母的名讳,而毁谤者和附和者却想超越这些古圣先贤,过分强调避讳,实在荒谬可笑。 | 小题4:断句和翻译。(7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唯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①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②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 表达题(8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 B.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 C.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D.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 | 小题2:清代王文儒评此文“隐”字“侠”字是一篇的主脑,下面能够表现出方山子“侠”特点的一组是(3分)( )。 ①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②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④晚乃遁于光、黄间 ⑤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山子是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隐士,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并和他结为好友。 | B.方山子就是陈季常,黄州山里人看见他戴的帽子形似古时的“方山冠”,就称他为方山子。 | C.方山子少年时仰慕汉侠朱家、郭解的为人;长大后努力读书,想凭借读书在社会上大展宏图,认为自己是一世豪杰,但始终没有碰上机会;晚年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叫“岐亭”的小镇上,过着隐居生活。 | D.方山子出身世代功臣门第,他的家原来在洛阳,花园住宅宏伟华丽,在黄河北岸有大片土地,足以让他过豪华舒适的生活。但他不慕荣利,放弃了这些而甘愿隐居在荒山里,说明他是一个追求精神上独得其乐的人。 |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游天都 (明)徐霞客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选自《徐霞客游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陡者级之 级:凿石级。 | B.悬者植梯接之 植:立(梯子)。 | C.从流石蛇行而上 蛇:像蛇一样。 | D.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壁:石壁。 | 小题2: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以空间的变化为线索,以游览的路线为顺序,运用逐层衬托的写法,着重描写黄山天都峰的奇观。 | B.作者“决意游天都”,遇险阻“终亦不顾”,登顶得见:隐约可见的莲花诸峰,富于变化的云海浓雾,别具姿态的奇松怪柏……写出了黄山特有的奇观。 | C.文章记叙翔实。文中旅游的日期、里程、方向、沿途经过的地点,一一点明,不厌其详。石罅、文殊院、莲花峰、天都峰,游踪所及,写来都详细生动。 | D.游记文中有我,语中含情,寓情于景,藏议于景。作者勇于登山,奋发向上的精神及对大自然的热爱都蕴涵于字里行间。 |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3分) (2)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3分) (3)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