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1)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1)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2)“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缮性》) [注]溺心,指掩盖了天然的心性或纯朴的本质。 小题1: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2分) 小题2: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文质观”并简述理由。(3分) |
答案
小题1:子贡认为“文”和“质”一样重要;庄子认为“文”会损害到“质”。评分标准:共2分。答对一点得1分。 小题2:我赞同子贡的观点,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注重仪容、举止、礼节等外在的修养。当代人,还是要注重内外兼修,不然纵有满腹才情,也可能会在人际沟通等方面出现问题,很难完全实现人生价值。或者:我赞同庄子的观点,过多外在的追求使人惑乱纠结,反而妨害内心淳朴。比如一个学生如果过多的注重自己的仪容,就可能会妨害到自身的学习或内心的宁静,影响人生成长。评分标准:共3分。结论1分,理由评析2分。答案要求结合自身或生活。如果有第三种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第一段中“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可确定子贡认为文质同等重要,根据第二段中“文灭质”可确定庄子认为“文”会损害到“质”。 小题2: 试题分析: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上。答题时态度要明确,分析时理由要充分,既要结合文段又要联系实际。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②。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①瓠:葫芦。 ②世世以洴澼絖为事:谓世世代代以漂洗棉絮为业。洴澼,在水上漂洗。絖,古“纩”字,即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小大之辩也辩:同“辨”,分辨,分别 | B.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劝:劝说 | C.客得之,以说吴王说:劝说,说服 | D.不夭斤斧,物无害者夭:摧折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 B.剖之以为瓢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 C.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渔父莞尔而笑 | 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小题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 B.本篇所叙述的几个故事,如大鹏展翅南飞的故事,蜩与学鸠的故事,其实都是从反面说明他们的不逍遥,因为他们都有所“待”,即有所依赖。 | C.宋荣子能置世人的毁誉与诽谤于度外,列子能御风而行,庄子认为他们已达到了一种逍遥的境界,即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状态。 | D.惠子用“大瓠之种”和“大树樗”的事例,都是为了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则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今 夫 嫠 牛 其 大 若 垂 天 之 云 此 能 为 大 矣 而 不 能 执 鼠 今 子 有 大 树 患 其 无 用 何 不 树 之 于 无 何 有 之 乡 广 莫 之 野 彷 徨 乎 无 为 其 侧 逍 遥 乎 寝 卧 其 下 小题5: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句3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六国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 |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 |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向:以前 |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当……时候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暴秦之欲无厌杳不知其所之也 | 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举匏尊以相属 |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D.赵尝五战于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 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 | 醒。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①。”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 ②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③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②耳矣。”(《孟子·离娄上》) ④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③,蔽贤者当之。”(《孟子·离娄下》) 【注】①讱:言语迟钝。②无责:不值得责备。③实:结果。 小题1:对于“言”,孔子和孟子的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2分) 答: 小题2:孟子为何重视“言”?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发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 | B.及少定而视焉少:稍微。 | C.然而惠然见临见:看见。 | D.难工而可喜工:精巧。 | 小题2:全都表现了欧阳修关于“为文之道”深刻观点的一组是 ( )(3分) ①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②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③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④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⑤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⑥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小题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 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 C.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不挟①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 【注】 ①挟:倚仗。 小题1: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的共同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孔子和孟子“交友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