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2分,每题3分)吾庐记〔清〕魏禧季子礼(1),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2)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庐于翠微址最高

文言文阅读(12分,每题3分)吾庐记〔清〕魏禧季子礼(1),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2)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庐于翠微址最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文言文阅读(12分,每题3分)
吾庐记
〔清〕魏禧
季子礼(1),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2)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
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勺庭为胜焉。
于是高下其径,折而三之。松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3)之华,荫于径下,架曲直之木为槛,垩以蜃灰(4),光耀林木。
客曰:“斗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或曰:“少衰乎?其将怀安也。”
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兵变者再,索人而***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客有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从。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冒险阻,而子不禁,何也?”余笑曰:“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终身守闺门之内,选耎(6)趑趄,盖井而观,腰舟而渡,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好极山川之奇,求朋友,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7)席,若是者,吾不强使守其家。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
季子为余言,渡海时舟中人眩怖不敢起,独起视海中月,作《乘月渡海歌》一首。兵变,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余笑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庐既成,易堂诸子(8),自伯兄而下皆有诗;四方之士闻者,咸以诗来会,而余为之记。——选自道光刻本《易堂九子文钞·魏叔子文钞》 
【注】(1)季子礼:魏礼,字和公,号季子。(2)勺庭:作者翠微山堂号。(3)辛夷:木名,亦称木兰,开紫红花。华,通“花”。(4)垩(è)以蜃灰:涂刷蛤壳粉。垩,涂刷。蜃,指大蛤。(5)瘴癞(laì):我国南方湿热,山林间蒸发之烟气,使人致病,故有此称。(6)选耎(ruǎn):怯懦。选,通“巽”,怯懦、柔弱。耎,同“软”。(7)衽(rèn):指家中床席。(8)易堂诸子:作者与魏祥、魏礼,及李腾蛟、丘维屏、彭任等人,在翠微峰建立学舍,讲学论文,号易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山之宫 :围绕
B.故勺庭为胜焉视 :看待
C.客有余者让: 责备
D.风土之变:阅历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少衰乎?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B.  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
若属皆为所虏
C. 又唯子言
句读之不知,惑不解
D. 余笑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精思傅会,十年成 
小题3:理解本文内容,选出不符合孔子“志士不忘在沟壑”精神品格的一项是(    )
A.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
B.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C.盖井而观,腰舟而渡。
D.兵变,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子礼“作屋于勺庭之左肩”,已经对四方飘游的生活感到厌倦了,是想过过安逸的生活,已经丧失了孔子所说的“志士不忘在沟壑”的精神风骨了。
B.这篇记文,写“吾庐”周围的景物,虽然着墨不多,但松声花影,已使读者如闻如见。
C.作者主张,只有通过艰险的环境来锻炼,才能成为有用之材,不能“终身守闺门之内”,作“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的懦夫。
D.对于季子“冒险危而游”,“家人忧恐泣下”,而作者身为兄长“不忧恐泣下”,是因为作者赞成季子“其志且乐为之”态度。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3分)
(2)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2分)
(3)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A
小题5:(1)当季子南游的时候,车子奔驰在瘴气郁结的异乡,身冒不测的风险,远离朋友,独个儿无所作为,就此前往海南岛。
(2)有人把季子的消息告诉家里人,家里人担心恐惧得哭了,而我却象平日一样谈笑吃喝。
(3)像季子这样的行动,我所做不到的事情而我家子弟却能做到,正是出于他们的志趣并且乐于做,我连赞成都来不及怎么还能阻止呢(我有什么理由阻止他那样做呢)?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B项原文是“庐于翠微址最高……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为胜焉”,讲的是“吾庐”所在位置及占地、建筑情况,翻译过来应该是“吾庐在翠微峰上位址最高,……大约有几十里,所以要比勺庭幽美”,因此,“视”是“比较”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A大概/自己,B. 而且/将要,C.都是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不译。D.于是,便/才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小题3:
试题分析:孔子 “志士不忘在沟壑”指的是“有志气的人连死在山沟里也毫不顾忌的”,是一种为实现志向不畏艰险的勇毅精神。“盖井而观,腰舟而渡”,在文中指的是 “瞻前顾后”的懦夫行为。因此答案为C项。A项“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意思是“到了那里,一夜之间大海风便将房屋吹毁,只得躺在露天之下”,B项“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意思是“家里人听到后,更加害怕,可是季子竟然还能到达河北”,D“兵变,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意思是“兵变时,他也镇定地闭门而坐,作了三十首《海南道中诗》”,表现出季子无论在自然灾难面前还是在战乱之中都能泰然自若,勇往直前,所以这三项都能体现出为实现志向不畏艰险的勇毅精神。
小题4:
试题分析: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从原文“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一句可以看出,季子在“斗绝之山”建“华屋”的举动,也证明了“志士不忘在沟壑”的精神犹存。所以A项错。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前一个“之”主谓之间,取独,不译;“驱车瘴癞之乡”省略句,应为“驱车于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离开,独身“无所事事”古今异义词,“无所”没有……的,“事事”前一个“事”是动词,后一个“事”是名词,事情,“无所事事”可译为“无所作为”;后一个“之”动词,到。“琼海”地名,现在的海南。(2)句中“或”译为有的人;“以”译为把,“闻”使动用法;“诸”兼词,相当于“之于”。(3)句中“所不能”所字结构,译为“不能做到的”;“且”译为并且;“为”动词,做;“禁”动词,阻止、禁止。
【参考译文】 
季子魏礼,已经对四方飘游的生活感到厌倦了,他曾经南面直到海南岛,北面到河北一带,于是筑屋于勺庭的左角,说:“这才真是我安身的地方了!”便名为“吾庐”。
吾庐在翠微峰上位址最高,群山围绕着它,高高低低的田地,交错其下,极目四望,大约有几十里,所以要比勺庭幽美。
他又顺应地势,将小径折成三段。松声迎风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这些花叶,掩映于径下,用曲直不一的木条做成栏杆,涂上了蚌壳灰,它的光泽便闪烁在林木之间了。
有人说:“筑屋于陡峭的山上,只要能遮蔽风雨就够了,季子却借债来布置,实在不值得。”也有人说:“大概季子的意志有些衰颓了吧,因而想过过安逸的生活。”
当季子南游的时候,车子奔驰在瘴气郁结的异乡,身冒不测的风险,远离朋友,独个儿无所作为,就此前往海南岛。到了那里,一夜之间大海风便将房屋吹毁,只得躺在露天之下。又碰到两次兵变,老百姓被乱兵搜寻到就遭***害,刀剑之声响彻门庭,尸体堆积在大街上,鲜血流注于沟道。有的人把消息告诉家里,家里人吓得哭了,我却象平日一样谈笑吃喝。后来他又北游山东,恰巧逢到大荒年,灾民成群结队,煮人肉充饥。千里之内,连草根树皮都食尽了,家里人听到后,更加害怕,可是季子竟然还能到达河北。
有人责备我说:“您和季子是同胞兄弟,他又事事都听您的话,现在季子喜欢借债远游,常常受到意外的灾难,您为什么不加阻止?”我笑着说:“我原知季子是不会死的呀!我看季子的借债冒险而远游,和他的借债布置屋子是一样道理;而且人都以能实现自己志愿为舒畅。如果他只想毕生终老于内室之中,连走一步路也瞻前顾后、似进非进,盖上井盖才敢看井,系着腰舟才肯渡水,一见三尺宽的沟,立即大惊失色不敢跳越,象这样的人,我决不会强使他到江湖之上。反之,如果性喜纵情于奇山异水,寻访良朋好友,吸取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把死在外地看作死在家里,死在变乱中看作死于疾病,死在江湖间看作死在床席上一样,象这样的人,我决不会强使他坐守在家里。孔子说:‘有志气的人是连死在山沟里也毫不顾虑的。’像这样的行动,我自己虽然做不到而子弟们却能做到,并且正是出于他们的志趣乐于做去,我连赞成都来不及怎么还能阻止呢?”
季子还对我说过:渡海时同船的人都被风浪颠簸得头晕心惊不敢起床,唯有他起而赏览海上月色,还作了一首《乘月渡海歌》。兵变时,他也镇定地闭门而坐,作了三十首《海南道中诗》。我听了,便暗笑自己幸亏没有象家里人那样吓得哭泣。
吾庐筑成后,易堂的各位人士,从我大哥以下都写诗纪念,各地文士得知后,也都以诗篇来聚会,我就写了这篇《吾庐记》。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项王已约,乃引兵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城父、舒、六等为地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乃引兵而东归解:涣散,松弛
B.楚兵食尽罢:通“疲”,疲惫
C.以舒屠六,九江兵举:“尽”的意思
D.歌数阕,美人之和:应和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良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2分)
①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②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③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④大司马周殷叛楚
⑤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⑥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项王与汉王订立和约后,就带上队伍回去了,但是汉王接受了张良等人的计谋,言而无信,又发动了战争,最终使项羽陷入绝境。
B.张良献计,如果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彭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韩信,终于使彭越、韩信出兵击楚。
C.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军情何等急迫!而司马迁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深情无奈的侠骨柔肠。
D.本文巧于构思,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插入情意缠绵的悲歌别姬一段,使情节发展急徐有致,节奏疏密相间成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3分)
⑵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项是
A.可乐也信:相信
B.虽舍万殊趣:同“取”
C.终于尽期:至、及
D.修短随化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项是
A.当其欣所遇/而君幸赵王
B.犹不能不之兴怀/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已陈迹/谁大王为此计者
D.夫人相与/耳得而为声
小题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选文第二段,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州,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①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②,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于是人皆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注]  ①擿(tī):揭发     ②诐(bì):不正,邪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彦光前在岐外,其俗颇质:质朴B.上闻而谴之,竟免坐:因为
C.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庶:但愿D.彦光欲其弊革:革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彦光弗罪②彦光训谕而遣
B.①为之作歌,称不能理化②彦光欲革
C.①事亲礼阙,从弟所讼②请复相州
D.①德化人,皆此类也②为岐州刺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梁彦光的为政之道的一组是(  )
①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②发擿奸隐,有若神明
③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④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⑤彦光训谕而遣之               ⑥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4分)
②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4分)
③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彦仙字少严,其先宁州人也,后徙于巩。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射,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金人南侵,郡县募勤王军,彦仙散家赀,得三千人,入援京师。顷之,复从种师中,师中败死,彦仙走陕州。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殽、渑间。建炎元年四月,金人屠陕州。经制使王躞度不能支,引部曲去,官吏逃逸。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繦属。二年三月,引兵直州南,表里夹攻,遂复陕。以功迁阁门宣赞舍人。家素留巩,尽取至官,曰:“吾父母妻子同城存亡矣!”闻者感悦,各有固志。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复围陕,彦仙夜使人隧地,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四年正月丁巳,城陷,彦仙挟亲军巷战,矢集身如猬,左臂中刃,战逾力,遂死之,并其家遇害。先是,虏尝许以河南元帅,及围合、复言如前约,当退师,彦仙叱曰:“吾宁鬼于宋,安用汝富贵为!”虏惜其才,必欲降之,城将破,先令军中:生致者予万金。彦仙平时弊衣同士卒,及是杂群伍中死,虏不能察。其为人,面少和色,有犯令,虽亲属不贷。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入已。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军事独裁决,至郡政必问法所底,合境称治。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制使王躞不能支度:估计B.二年三月,兵直州南引:率领
C.生者予万金致:得到D.虽亲属不贷:推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围陕②但求欲死,不顾利害
B.①虏尝许河南元帅②时操军兼饥疫,死者太半
C.①是杂群伍中死②徐公何能君也
D.①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均之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如外人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彦仙忠诚爱国的一组是(   )
①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
②彦仙散家赀,得三干人,入援京师。
③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殽、渑间。
④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繦属。
⑤矢集身如猬,左臂小刀,战逾力,遂死之。
⑥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入已。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人南侵时,李彦仙用自家钱财招募士兵入援京师,后随从种师中作战并攻占陕州,守将李弥大派他扼守殽、渑之间地区。
B.金兵攻陷陕州,经制使王躞带兵离开,而李彦仙独自坚守一方,很多人归依他,其后他带兵直奔州南,收复了陕州。
C.在金人十万大军包围陕州时,李彦仙曾用计打退敌兵。后城被攻陷,李彦仙带兵巷战,身受重伤坚持战斗,英勇战死。
D.李彦仙战死前曾严词拒绝敌人的高官引诱。他平时严正执法,廉洁无私,受到将士拥戴,地方政事也治理得很好。
小题5:将试卷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射,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2分)
②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3分)
③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课外文言小段,回答问题。(4分)
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2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国君。②涓人,近臣。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分)
安事死马而五百金   捐:              
小题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小题3:你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1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