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注:本文是《权书》(苏洵的一组策论,共十篇)中的一篇,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即将帅的思想与军事素养)为核心,所以标题叫“心术”。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乌获:古代大力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谨烽燧,严斥堠斥责堠吏 | B.使之狎而堕其中轻慢 | C.故一忍可以支百勇抵御 | D.袒裼而案剑脱去上衣,露出上身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士以义怒,可与百战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B.能以兵尝敌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C.奋呼而操击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D.则童子弯弓***之矣险以远,则至者少 | 小题3:下列各项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一组是( )A.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 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 B.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 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 C.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 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 | D.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 | 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之矣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 B.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 | C.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从阴平小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 | D.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无所顾忌,无所依仗。无所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无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3分) ⑵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3分) ⑶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3分)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D 小题5:(1)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 (2) 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 (3) 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不用,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A项原文为“凡战之道,……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讲的是做战的措施,可知,“谨烽燧,严斥堠”的意思是“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所以“斥堠”应解释为:侦察巡视。 小题2: 试题分析:D则:那么、就。A与:参与/结交、亲附。B以:介词 用/因为。C 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小题3: 试题分析: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B项“所短”“所长”,以及对待自己“短”“长”的不同态度形成对比。C项面对猛虎和面对蜥蜴时不同的行为形成对比。D项中“袒裼而案剑”“冠胄衣甲,据兵而寝”不同的作为导致不同的结局形成对比。 小题4: 试题分析: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原文说“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翻译过来就是“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因此D项“无所依靠”应为“有所依靠”。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色”,面色;“不瞬”,不眨眼睛;“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均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调整语序。(色、不瞬、语句通顺各1分)(2)句中“兵”,打仗;“所以”,……的原因;“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判断句 (兵、所以,句式各1分)(3)句中“蔽”,隐蔽;“强”,竭力;“角”,对抗。(蔽、强、角各1分) 【译文】 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出兵于危险的地方。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 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动心,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培养本领又自爱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乞人张氏传 清·刘大樾 楚之南,天地之气,不钟于人而钟于石;流沙之西,天地之气,不钟于人而钟于鸿雁;近世以来,天地之气,不钟于士大夫,而钟于穷饿行乞之人。 合肥张美之,家在域北八十里之元潭。有女年十五,而同邑马彦章来赘。张氏年二十八,而父母皆已死,生二女亦死。其舅马青芝妻早死,有三子、二女。三子彦章为长,彦章年四十余又死。彦章死而青芝之二子皆幼,赖张氏以养;其二女赖张氏以嫁。其后,合肥岁连不登。张氏奉其舅青芝及二叔南走池州乞食,而二叔又皆死。张氏复奉其舅自池州之桐城,依左氏之庑下,乞食、挑野菜以养。当是时,桐之民有欲娶张氏者,而张氏以其舅老穷无归,相依至死,不忍去,青芝死,而张氏年早已六十余,犹间至余家行乞也。 古者妇事舅姑①,鸡初鸣而盥漱,其礼旷千载不行矣。然吾以为民秉之彝②,不尽绝于人心。缙绅大夫之家必有隆礼守义善事其舅姑,与孝子之事父母无异者,而往往求之不可得。夫缙绅者,衣食奉养之物备具也;然勃谿诟谇③,禁之而不止.穷饿至于行乞,苟可以依人而得食,不能禁其改适也;然至死不去,而养其舅以终身,岂非其天性之笃挚有过人哉?惜乎,其为女子且穷而行乞也!设使斯人为丈夫而登于朝堂,则其于君父人伦之间,出其至性,必有建树非常者。 夫天地之气不能无所钟也。明之亡也,金陵之乞人闻之而赴水以死。丈夫不能,而女子能之;富贵者不能,而乞人能之,亦可慨也夫! (选自《明清八大家文选》,有删改) 【注】①舅姑:公婆。②彝:法度,规则。③勃谿诟谇:争吵、辱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钟于人而钟于石钟:聚集 | B.合肥岁连不登登:丰收 | C.犹间至余家行乞也间:断晰续续 | D.不能禁其改适也适:适当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依左氏之庑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B.桐之民有欲娶张氏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C.不尽绝于人心乃设九宾礼于庭 | D.则其于君父人伦之间则或咎其欲出者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以一组排比句,由天地灵秀之气,引出人间浩然之气,从而点出文章主旨.。 | B.张氏在桐城漂泊乞食时,有人想娶她,但公公反对,张氏放弃改嫁机会,奉养公公终生。 | C.作者以质朴的文字,简练真切地记叙了张氏历尽坎坷的人生际遇,赞美她的美好心灵。 | D.文章用“缙绅大夫之家”的表现作为反衬,突显张氏的为人品格,深化文章的主题、 |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至死不去,而养其舅以终身,岂非其天性之笃挚有过人哉?(5分) (2)设使斯人为丈夫而登于朝堂,则其于君父人伦之间,出其至性,必有建树非常者。(5分) |
文言文阅读(12分,每题3分) 吾庐记 〔清〕魏禧 季子礼(1),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2)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 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为胜焉。 于是高下其径,折而三之。松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3)之华,荫于径下,架曲直之木为槛,垩以蜃灰(4),光耀林木。 客曰:“斗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或曰:“其少衰乎?其将怀安也。” 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兵变者再,索人而***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客有让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之从。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冒险阻,而子不禁,何也?”余笑曰:“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终身守闺门之内,选耎(6)趑趄,盖井而观,腰舟而渡,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好极山川之奇,求朋友,揽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7)席,若是者,吾不强使守其家。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 季子为余言,渡海时舟中人眩怖不敢起,独起视海中月,作《乘月渡海歌》一首。兵变,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余乃笑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庐既成,易堂诸子(8),自伯兄而下皆有诗;四方之士闻者,咸以诗来会,而余为之记。——选自道光刻本《易堂九子文钞·魏叔子文钞》 【注】(1)季子礼:魏礼,字和公,号季子。(2)勺庭:作者翠微山堂号。(3)辛夷:木名,亦称木兰,开紫红花。华,通“花”。(4)垩(è)以蜃灰:涂刷蛤壳粉。垩,涂刷。蜃,指大蛤。(5)瘴癞(laì):我国南方湿热,山林间蒸发之烟气,使人致病,故有此称。(6)选耎(ruǎn):怯懦。选,通“巽”,怯懦、柔弱。耎,同“软”。(7)衽(rèn):指家中床席。(8)易堂诸子:作者与魏祥、魏礼,及李腾蛟、丘维屏、彭任等人,在翠微峰建立学舍,讲学论文,号易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山宫之宫 :围绕 | B.故视勺庭为胜焉视 :看待 | C.客有让余者让: 责备 | D.揽风土之变揽:阅历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少衰乎?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B. 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 若属皆且为所虏 C. 又唯子言之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余乃笑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小题3:理解本文内容,选出不符合孔子“志士不忘在沟壑”精神品格的一项是( )A.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 | B.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 C.盖井而观,腰舟而渡。 | D.兵变,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 |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子礼“作屋于勺庭之左肩”,已经对四方飘游的生活感到厌倦了,是想过过安逸的生活,已经丧失了孔子所说的“志士不忘在沟壑”的精神风骨了。 | B.这篇记文,写“吾庐”周围的景物,虽然着墨不多,但松声花影,已使读者如闻如见。 | C.作者主张,只有通过艰险的环境来锻炼,才能成为有用之材,不能“终身守闺门之内”,作“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的懦夫。 | D.对于季子“冒险危而游”,“家人忧恐泣下”,而作者身为兄长“不忧恐泣下”,是因为作者赞成季子“其志且乐为之”态度。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3分) (2)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2分) (3)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3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城父、舒、六等为地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乃引兵解而东归解:涣散,松弛 | B.楚兵罢食尽罢:通“疲”,疲惫 | C.以舒屠六,举九江兵举:“尽”的意思 | D.歌数阕,美人和之和:应和 |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良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2分) ①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②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③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④大司马周殷叛楚 ⑤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⑥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项王与汉王订立和约后,就带上队伍回去了,但是汉王接受了张良等人的计谋,言而无信,又发动了战争,最终使项羽陷入绝境。 | B.张良献计,如果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彭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韩信,终于使彭越、韩信出兵击楚。 | C.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军情何等急迫!而司马迁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深情无奈的侠骨柔肠。 | D.本文巧于构思,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插入情意缠绵的悲歌别姬一段,使情节发展急徐有致,节奏疏密相间成趣。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3分) ⑵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3分) |
阅读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项是A.信可乐也信:相信 | B.虽趣舍万殊趣:同“取” | C.终期于尽期:至、及 | D.修短随化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项是A.当其欣于所遇/而君幸于赵王 |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C.已为陈迹/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D.夫人之相与/耳得之而为声 | 小题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 B.选文第二段,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州,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①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②,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于是人皆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注] ①擿(tī):揭发 ②诐(bì):不正,邪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彦光前在岐外,其俗颇质 质:质朴 | B.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坐:因为 | C.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庶:但愿 | D.彦光欲革其弊革:革除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彦光弗之罪②彦光训谕而遣之 | B.①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②彦光欲革其弊 | C.①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②请复为相州 | D.①以德化人,皆此类也②以为岐州刺 |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梁彦光的为政之道的一组是( ) ①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②发擿奸隐,有若神明 ③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④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⑤彦光训谕而遣之 ⑥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4分) ②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4分) ③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