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孔道辅,字原鲁,孔子四十五代孙也。道辅幼端重,举进士第,为宁州军事推官,数与州将争事。有蛇出真武殿中,一郡以为神,州将帅官属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孔道辅,字原鲁,孔子四十五代孙也。道辅幼端重,举进士第,为宁州军事推官,数与州将争事。有蛇出真武殿中,一郡以为神,州将帅官属往奠拜之。道辅径前以笏击蛇,碎其首,观者初惊,后莫不叹服。迁大理寺丞,主孔子祠事。孔氏故多放纵者,道辅一绳以法。章献太后临朝,召为左正言。受命日,论奏枢密使曹利用窃弄威柄,宜早斥去,以清朝廷。太后可其言,乃退。奉使契丹,道除龙图阁待制。契丹晏使者,优人以文宣王为戏,道辅艴然①径出。契丹使主客者邀道辅还坐,且令谢之。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道辅何谢!”既还,言者以为生事,且开争端。仁宗问其故,对曰:“契丹比为黑水所破,势甚蹙。平时汉使至契丹,辄为所侮,若不较,恐益慢中国。”帝然之。明道二年,召为右谏议大夫。会郭皇后废,道辅诣垂拱殿伏奏:“皇后天下之母,不当轻议绌废。”帝使内侍谕道辅至中书,令宰相吕夷简以皇后当废状告之。道辅语夷简曰:“大臣之于帝后,犹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夷简曰:“废后有汉、唐故事。”道辅复曰:“人臣当道君以尧、舜,岂得引汉、唐失德为法邪?”道辅性鲠挺,遇事弹劾无所避,出入风采肃然,及再执宪,权贵益忌之。初,道辅僦②郭贽旧宅居之,有言于帝者曰:“道辅家近太庙,出入传呼,非所以尊神明。”即诏道辅他徙。集贤校理张宗古上言:“国朝以来,庙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谓不须避。”帝出宗古通判莱州。会受诏鞠冯士元狱,事连参知政事程琳。宰相张士逊雅恶琳,而疾道辅不附己,将逐之。察帝有不悦琳意,即谓道辅:“上顾程公厚,今为小人所诬,见上,为辨之。”道辅入对,言琳罪薄不足深治。帝果怒,以道辅朋党大臣,出知郓州。时大寒上道,行至韦城,发病卒。 (节选自《宋史·孔道辅》) 【注】①艴然:生气的样子。②僦:租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契丹晏使者晏:宴请。 | B.契丹比为黑水所破,势甚蹙蹙:紧迫。 | C.帝然之然:答应。 | D.会受诏鞠冯士元狱鞠:审讯。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孔道辅性格耿直的一组是(3分) ①道辅径前以笏击蛇,碎其首 ②论奏枢密使曹利用窃弄威柄,宜早斥去 ③皇后天下之母,不当轻议绌废 ④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 ⑤出入风采肃然,及再执宪,权贵益忌之 ⑥国朝以来,庙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谓不须避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道辅不畏神灵,执法不徇私舞弊。当蛇出现在真武殿的时候,全郡的人都认为是神灵,唯独他毫不畏惧,将其打死;孔家后代不守礼法,他严格执法,不留情面。 | B.孔道辅坚持国家立场,毫不动摇。契丹在接待孔道辅的时候,侮辱先王,孔道辅愤而离开,直到契丹主持招待的人道歉后才肯罢休,回国后向皇上解释,得到皇上的认可。 | C.孔道辅性格耿直,遭权贵忌恨。他遇到看不惯的事情就要弹劾,权贵因此很是忌恨他,借他居住的地方大做文章;张宗古极力为其辩护,也遭到了朝廷的贬谪。 | D.孔道辅受人误导,遭到朝廷处罚。张士逊明知皇帝要治罪于程琳,却又假惺惺地让孔道辅为其求情;皇帝认为孔道辅是朋党大臣,将其贬出京城,最终他旧病复发而死。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道辅幼端重,举进士第,为宁州军事推官,数与州将争事。(5分) ⑵宰相张士逊雅恶琳,而疾道辅不附己,将逐之。(5分)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 孔道辅自幼端庄大方,考中了进士,做了宁州军事推官,多次和宁州的将军争议事情。(2) 宰相张士逊素来就讨厌程琳,也憎恶孔道辅不依附自己,想要把孔道辅驱逐出去。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C选项中 “帝然之”应译为“皇帝认为这是正确的。”然:认为……正确。此类试题要注意结合语境处理判断。 小题2: 试题分析:①说孔道辅击蛇,与耿直无关。⑤说孔道辅遭到权贵的嫉恨,属于间接表明孔道辅的耿直性格。⑥说的是张宗古,与孔道辅没有关系。 小题3: 试题分析: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B应该是契丹要求孔道辅道歉。 小题4: 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 举:考中。为:担任。数:多次。(2) 雅:也。疾:憎恶。附:依附。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崇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然。”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 (《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为说己者容容:打扮 | B.襄子如厕如:往,到 | C.襄子必近幸子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 D.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日数:责备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去而事智伯拔剑切而啖之 | B.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C.襄子乃数豫让曰乃令张良留谢 | D.且吾所为者极难耳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修整厕所,想在襄子入厕时,趁其不备***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 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6分)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截,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窥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於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公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前来!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汝。”因摸地上刑械,入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弟,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於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指左公处微:悄悄 | B.及左公下厂狱及:等到 | C.或劝以少休少:稍微 | D.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造:建造 | 小题2:下面各组内容,能都直接表现左光斗“刚毅爱才”的是( ) ① 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② 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③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④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毗 ⑤ 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汝 ⑥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以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为线索,循序渐进,脉络分明,标题为《左忠毅公逸事》,表明了作者对左光斗是怀有敬意的。 | B.文中写左、史相见,史遭怒斥的情况,更能突出左光斗忠贞气节,反衬了史可法的胆小怕事。 | C.末段点明所叙“逸事”的来源,既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使全文首尾相顾,圆活自如。 | D.文中提到史可法为讨“流贼张献忠”而刻苦治军的事例,是作者尊崇封建正统,反对农民起义观点的反映。 | 小题4: 翻译下面语句(3分) 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
文言文阅读,请解释下文中加点的字(每空1分,共4分)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1. 尤工画马: 2. 使图所虏妇人: 3. 胁以白刃: 4. 而广平生适用左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陈丞相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 | B.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 | C.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 |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捐:捐献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善,陈孺子之为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B.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C.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不如因善遇之 | D.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2分)( )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 D.范曾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 小题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3分) 译: 。 (2)楚使归,具以报项王。(2分) 译: 。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译: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低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 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遣通海间道归太祖间道:从小路 | B.天赞我也赞:称道 | C.太祖舟胶胶:搁浅 | D.师次左蠡次:驻扎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俞通海“沉毅”的一组是(3分) ①谋渡江,无舟楫 ②因以师略太湖 ③退则情见,不如击之 ④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 ⑤兜鍪尽裂,仅免 ⑥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俞通海元末投奔太祖。他与父亲俞廷玉等人在巢湖聚集了千艘战船,太祖正苦于无法渡过长江时前往投奔,太祖非常高兴。 | B.俞通海擅长水站,作战勇猛。在胥口与吕珍的战斗中,他力排众议,身先士卒,右眼被射中,因此失明,仍坚持击退敌军。 | C.俞通海治军严明,对下属有恩德,士兵作战勇猛。在南昌与陈友谅作战的战役中,正式凭着将士们的死战,俞通海才得以脱险。 | D.俞通海深受百姓爱戴和皇帝器重。平定湖州和太仓后,军队秋毫无犯,百姓欢悦,在他去世后,太祖亲往吊唁,哀伤落泪。 |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 (2)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