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7分)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7分)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7分)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节选自《后汉书·宋弘传》)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B.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C.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D.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小题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答案

小题1:A
小题2:我听说贫贱时的朋友不能遗忘,贫穷时共患难(一起吃酒糟、米糠)的妻子不能抛弃。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断句技巧:1.读全文:拿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弄清文段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内容,力求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内容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2.寻找比较明显的文言标志断: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 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3.注意文言特点,固定句式和和修辞:比如古文中固定格式,对比、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格式如:者......也,以......为......,因......故,无乃......乎,得无.....乎,为.....所......,见.....于......等等。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语句要通顺,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闻、交、糟糠、不下堂”。
附【参考译文】
当时皇帝(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新近死了丈夫,光武帝与她一起谈论朝廷群臣,暗中揣摩公主的想法。公主说:“宋公的庄重容貌、道德器量,朝臣们没有谁比得上。”光武帝说:“我将(慢慢)想办法。”后来宋弘被光武帝召见,光武帝便叫公主坐在屏风后面,于是对宋弘说:“谚语讲:‘升了官就换朋友,发了财就换老婆。’这应是人之常情吧?”宋弘答道:“我听说贫贱时的朋友不能遗忘,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不能抛弃。”光武帝回头对公主说:“事情不能成功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22分)
(一)鸿门宴(片段)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项伯杀人,臣之;今事有急,故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地可尽也王:称王,统治
B.秦时与臣游:交往
C.项伯杀人,臣之活:使动,让(他)活下来
D.故来告良幸:侥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良入,具告沛公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足当项王乎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D.谁大王为此计者约婚姻
小题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分)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分)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晏子谏杀圉人
景公使圉人【注】养所爱马,死,公怒,令人操刀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之,使知其罪,然后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注】圉人:yǔ 养马人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死 (突然)令人操刀养马者(押解)
B.公矍然曰(愤怒的样子)以狱(下属)
C.臣为君之(列举罪状)然后之狱(送)
D.又杀公之所最马 (好)公喟然叹曰(生气的样子)
小题2:简答题:晏子是怎样让景公由最初要杀圉人到最后却放了圉人的?(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③。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徐。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释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饶?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 ①嵁(kān)岩:峭壁。②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形成。③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清貌。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始土者,环山为城度:测量规划
B.既焚既,奇势迭出酾:疏导
C.视其,则溶漾纡徐蓄:积蓄
D.宗元请志诸石,诸壁措:放置,嵌置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描写新堂优美景色的一组是 (   )
①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 ②视其植,则清秀敷舒 ③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 ④窍穴逶邃,堆阜突怒⑤怪石森然,周于四隅 ⑥有石焉,翳于奥草
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对韦使君“既要使百姓过得安逸舒适,又要顺应地形,且能保持天然之态”的做法给予肯定和推崇。
B.环山一带被茂密的草丛遮蔽着山石;被埋藏在污泥之清泉,成了毒蛇盘踞,狸鼠出没的地方。嘉树和恶木,鲜花与毒草,混杂一处,竞相疯长,看似是荒凉的地方,但是韦使君发现了荒凉背后的清泉、山石等美景是不同寻常的。
C.韦公到永州作刺史,已过一个多月,政事治理得很出色,社会平安无事。他望着这块土地,感到它很不平常。于是让人铲除荒草,便于在路上行走。
D.作者借宾客之口,抒写了自己的政治见解,为官者要懂得“因俗以成化”的道理,采取“除残而佑仁”的措施,执行“废贪而立廉”的条律。
四、(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23分)
11.(1)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3分)
②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完成以下问题(6分)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选自《归去来兮辞》)
【题文1】对下列句中“以”字用法解说正确的选项是(   )(2分)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题文2】与“复驾言兮焉求”不属于同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   )(2分)
A.乐夫天命复奚疑
B.奉晨昏于万里
C.彼且奚适也
D.之二虫又何知
【题文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小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季氏篇》)
(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3分)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拔剑切而之  啖:吃。
B.杀人如不能  举:举起。
C.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
D.沛公起厕   如: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臣壮也,犹不如人。
B.起,立饮之。      图穷匕首见。
C.待大王来。       越国鄙远。
D.我为鱼肉,何辞?    若舍郑以东道主。
小题3:下列句子中和“客何为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沛公安在?B.求人可使报秦者。
C.佚之狐言于郑伯。D.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动、惊恐、警戒泄露出来,寥寥几个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勾勒出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C.樊哙闯宴后,形势一触即发,但项羽不怒,稍有缓和。刘邦趁缓和之机,托词离席,显示了其机敏。
D.樊哙指斥项羽,锋芒毕露,使得“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这一软一硬形成了对比,也显示了项羽“为人不忍”的性格。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8分)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分)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