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子产为政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子产为政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人朝夕退而游焉夫人:丈夫的妻子B.郑伯晋如:到……去
C.吾不救也克:能够D.子产使都有章鄙:边远的地方。
小题2:下列有关加点“之”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所善者,吾则行②子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③德,国家基也④孰***子产,吾其与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小题3:下列八句话分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⑥德,国家之基也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B.⑥⑤C.①③D.⑦④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子产高度重视听取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危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美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答:                                                                   
(2)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
答: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答: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A
小题5:(1)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2)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3)子产如果死了,谁来继位?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夫人:那些人。夫人为古今异义词。可想到“微夫人,吾谁与归”。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①②分别为代词和取独;③④分别为助词“的”和代词。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
试题分析:A项中的⑧是说明令名与品德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现子产治国以德。B项中的⑤说的是如何爱人,不能表现子产以民为本的品质。D项中的⑦强调治国应因势利导,不能表现治国以德。
小题4:
试题分析:A项中“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说法有误,结合原文中“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可知,民众的批评指责只是作为调整政策的参考而并非施政的依据。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5: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爱”解释为喜欢,“使”解释为让,“不吾叛”为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体现;第二句时注意“长”解释为掌管,“令名”解释为美好的名声;第三句注意“而”解释为如果,“嗣”解释为继位。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轻,不一定行。”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子产说:“不行!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政,(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肯定很多。您爱人,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您有美好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侨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一定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   
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往晋国,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您为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呢,对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与大家共同享乐,众人快乐就能统治长久。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进贡。   
子产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士地四界有水沟、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对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的,依法惩办。子产参与政事一年,人们歌唱道:“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死子产,我就助他一臂之力。”到了三年,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子产如果死了,谁来继位?”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第6章)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第7章)
【注释】①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②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小题1:指出“亲仁”与“贤贤”内涵及联系。
                                                                         
小题2:儒家为什么把德摆在比文更重要的位置?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4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良乃入,具告沛公B.距关,毋内诸侯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否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小题2:对下面“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何厌之有     ③函封之     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B.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沛公安在?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5分)
(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2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3分)
A.父老秦苛法苦:以……为痛苦
B.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 限制
C.沛公又不受让:推让
D.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诸侯军内:通“纳”,接纳
小题2: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他就太不吉祥了。
B.沛公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不同于秦朝的暴政苛法,宣传开后,秦人欢欣鼓舞,争相犒劳沛公的将士。沛公没有接受,秦人更加希望沛公称王。
C.项王接到曹无伤的报告后,十分恼怒,打算派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范增也劝项王攻打沛公。
D.当时项王的兵力有四十万人,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人,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6分)
(1)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3分)
                                                                                         
(2)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小题1:用原文词语填空。(3分)
有子说的“仁之本”指的是        。而孔子认为“孝”就是    
小题2:孔子和有子强调孝道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翻译:                                                                             
(2)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3分)
翻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