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当是之时,秦已前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郢,东至竟陵,楚顷襄王东徙治于陈县。黄歇见楚怀王之为秦所诱而入朝,遂见欺,留死于秦。顷襄王,其子也,秦轻之,恐壹举兵而灭楚。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昭王曰:“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国。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有能以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史记•春申君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发使赂楚,约为国与:结交
B.今太子力未能有以秦也利:使……得到好处
C.应侯以秦王闻:知道
D.太子已远,秦不能追度:估计
小题2:古人云:“春申君以智能安楚。”以下全部表面其“以智能安楚”的一项是(   )(3分)
①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  ②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  ③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  ④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  ⑤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  ⑥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3:下列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太子完奉楚王命令与黄歇到秦国做人质,在秦国停留了好几年,当楚顷襄王病重之时,却无法回国。
B.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助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
C.黄歇返回楚国后,被任命为楚国相国,封为春申君,后来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池,把它作为自己的都邑。
D.战国时期“四大公子”分别为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及春申君,他们都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2分)
                                                                                           
(2)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楚王派黄歇与太子完到秦国作人质。(“质”及状语后置各1分)(2)如果不让他回去,那他充其量是个咸阳城里的百姓罢了;楚国将改立太子,肯定不会侍奉秦国。(“归”、“事”及省略句、判断句式各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闻是使动用法,使……知道。闻的这种用法,文言文中比较常见,例如《陈情表》中“谨拜表以闻”中“闻”就是使动用法。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②是秦王所言,与春申君无关;④这是应侯劝秦王的话;⑤并未表现春申君的“智”,只是对当时形势的一种叙述。解答此类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②可排除AC,再④或⑤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里应外合”错,黄歇也没有与太子一起返回。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质”为名词用作动词,作人质,“于秦”为状语后置;第二句时注意“归”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归”,“事”解释为侍奉,“若不归”是省略句,归的后面应补出宾语“之”,“则咸阳一布衣耳”是判断句。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春申君是楚国人,名叫歇,姓黄。曾周游各地从师学习,知识渊博,奉事楚顷襄王。顷襄王认为黄歇有口才,让他出使秦国。当时秦昭王派白起进攻韩、魏两国联军,在华阳战败了他们,捕获了魏国将领芒卯,韩、魏两国向秦国臣服并侍奉秦国。秦昭王已命令白起同韩国、魏国一起进攻楚国,但还没出发,这时楚王恰巧派黄歇来到秦国,听到了秦国的这个计划。在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占领了楚国大片领土,因为在这以前秦王曾派白起攻打楚国,夺取了巫郡、黔中郡,攻占了鄢城郢都,向东直打到竟陵,楚顷襄王只好把都城向东迁到陈县。黄歇见到楚怀王被秦国引诱去那里访问,结果上当受骗,扣留并死在秦国。顷襄王是楚怀王的儿子,秦国根本不把他看在眼里,恐怕一旦发兵就会灭掉楚国。黄歇就上书劝说秦王。昭王读了春申君的上书后说:“真好。”于是阻止了白起出征并辞谢了韩、魏两国。同时派使臣给楚国送去了厚礼,秦楚盟约结为友好国家。
黄歇接受了盟约返回楚国,楚王派黄歇与太子完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几年之久。后来楚顷襄王病了,太子却不能回去。但太子与秦国相国应侯私人关系很好,于是黄歇就劝说应侯道:"相国真是与楚太子交好吗?"应侯说:"是啊。"黄歇说:"如今楚王恐怕一病不起了,秦国不如让太子回去。如果太子能立为王,他侍奉秦国一定很尽心而感激相国的恩德将永不竭尽,这不仅是亲善友好国家的表示而且为将来保留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如果不让他回去,那他充其量是个咸阳城里的百姓罢了;楚国将改立太子,肯定不会侍奉秦国。那样就会失去友好国家的信任又断绝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这不是上策。希望相国仔细考虑这件事。"应侯把黄歇说的意思报告给秦王。秦王说:"让楚国太子的师傅先回去探问一下楚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计议。"黄歇替楚国太子谋划说:"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处。现在太子没有能够使秦国得到好处的力量,我忧虑得很。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大王如果不幸辞世,太子又不在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定被立为后继人,太子就不能继承国家了。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担当责任。"楚太子于是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得以出关,而黄歇在客馆里留守,总是推托太子有病谢绝会客。估计太子已经走远,秦国追不上了,黄歇就自动向秦昭王报告说:"楚国太子已经回去,走了很远了。我有死罪,愿您赐我一死。"昭王大怒,要听凭黄歇自***。应侯进言道:"黄歇作为臣子,为了他的主人(不惜)献出自己生命,太子如果立为楚王,肯定重用黄歇,所以不如免他死罪让他回国,来表示对楚国的亲善。"秦王于是遣送黄歇回国。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太子完被立为楚王,这就是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任命黄歇做宰相,封他为春申君,赏赐淮北地区十二个县。十五年以后,黄歇向楚王进言道:"淮北地区靠近齐国,那里情势紧急,请把这个地区划为郡治理更为方便。"并同时献出淮北十二个县,请求分封到江东去。考烈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池,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
春申君已经担任了楚国相国,这时齐国有 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魏国有信陵君,大家都在竞相礼贤下士,招徕宾客,来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举一反三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5分)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②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
③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
小题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2:以上文段中,孔子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孝的?他认为“孝”的核心精神是什么?(3分)
[注]①几:轻微、婉转; ②劳:忧愁、烦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5分)
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②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    
③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
④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小题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2:以上选段中,孔子认为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的原因是什么?关于言与行,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6分)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之。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小题1:翻译加点字的意思(3分)
臣愿得之:              今行而无               穷困         
小题2:翻译句子: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
栎阳逮①,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②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有栎阳逮:有罪相连及,被栎阳县追捕;②眴:同“眩”,使眼色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略:大致
B.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
C.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       将:将领
D.是时桓楚在泽中             亡:逃亡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梁父即楚将项燕,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若舍郑以东道主
B.项梁***人,与籍避仇吴中                  长
C.人莫知其处,独籍知耳                    顷之未发,太子迟
D.梁召故所知豪吏                          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项梁认为他自高自大,叫他不要胡说。  
C.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在项梁的指挥下,砍下郡守的头,***掉上百个郡府的人,大家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字。(8分)
小题1:且君尝为晋君                  小题2: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3:越国以                        小题4:若不阙秦,将取之         
小题5:不如善遇之                      小题6:芷阳间行           
小题7:秦王之金千斤、邑万家。          小题8:群臣惊愕,起不意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