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学,善文属:写作
B.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候:安抚
C.弘命潜故人庞通之酒具赉:携带
D.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篮舆舆: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即便就酌,醉归举世非之不加沮
B.使二顷五十亩种秫瞻衡宇
C.先是颜延之刘柳后军功曹既自以心形役
D.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乐琴书消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了?”(倒装句)(5分)
(2)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 (5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候:探望、问候。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原句意思为: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问候他。
小题2:
试题分析:D项,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A项,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B项,连词,于是就,副词,才。C项,动词,担任,介词,被。答题时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首先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原句意思,然后根据原句意思确定虚词意思,如果虚词用法不能从意思上确定出区别,可以从虚词前后的关系断定。
小题3:
试题分析:B项错在“亲人去世”,应该是“亲人年迈”。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处世”译为生活在社会上,“无道则隐”译为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有道则至”译为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奈何”译为怎么,为什么。(2) “安勤苦”译为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同志” 译为志向一样,“以”译为认为,“耻” 译为以……为耻,意动用法。
【参考译文】
陶潜字渊明,是浔阳柴桑人(陶渊明),曾祖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的情趣,知识渊博,善于写作文章,聪颖洒脱不合群,自得于真性情。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世人说是真实的记录。
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没几天就辞职,自己回家了。州里征召他为主簿,不去就职,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往问候他,瘦弱饥饿地躺在床上有一段时间了。道济对他说:“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天下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了?”陶潜回答说:“我怎么敢奢望君王呢?志向不达到。”道济把粱肉赠送给他,陶潜挥手让他拿走。
他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文官,把这作为补贴家用的资本。”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二顷五十亩种粳米。年末,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将印绶交还辞职,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年,征召为著作郎,不去就职。江州刺史王弘想要认识他,但是却不能叫他来(指叫陶潜来他府上)。陶潜曾经去庐山,王弘命令陶潜的老熟人庞通之携带着酒肉,在他前往庐山的道路栗里那里邀请他。陶潜的脚有疾病,他让一个门生的两个儿子用篮舆抬他,已经到达栗里这个地方,庞通之邀请他一起喝酒,陶潜欣然同意。不久王弘就到了,看到陶潜坐在篮舆上,也不生气。以前,颜延之在担任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在寻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担任始安郡,经过浔阳,便天天去陶潜家。每次前往,一定痛快地喝酒直到喝醉。王弘想要邀请延之坐下喝酒,停留一天都不能。延之要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就能方便地喝酒,曾经九月九日没有酒,走出宅边菊丛中坐着,很久,满手拿着菊花。忽碰上王弘送酒来,马上就喝,喝醉酒就回去。潜不通晓音律,但是收藏了一张质朴的琴,没有琴弦,每喝酒恰到好处时,就抚弄它以便寄托自己的情感。无论尊贵和卑微的人来拜访他,有酒就设宴。陶潜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这样。
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陶潜自己认为他的曾祖一辈是晋朝的宰辅等级的大官,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元嘉四年,朝廷将要征召他去当官时,他却死了。死时六十三岁了。世人都称他为靖节先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伐如此。
[注]有灭吴之志,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祜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郊湛等曰:“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湛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至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祜寝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祜卒二岁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帝:晋武帝司马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质事人,复何容易委:放弃
B.其先识不如此伐:夸耀
C.军司徐胤执棨营门曰当:挡住
D.陈饯吴之计面:当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沈故吏免竟诡计令吴罢守
B.每边害,祜患之石城以西,尽晋有
C.自是前后降不绝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
D.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至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B.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C.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D.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羊祜不仅仪容俊美,善于谈吐,而且具有远见卓识。曹爽早年征召羊祜,羊祜拒绝,后来曹爽失败,羊祜免难。
B.羊祜在出镇南夏期间,开办学校,发展生产广积粮食,采取怀柔策略征服吴人民心,为后来晋灭吴奠定了基础。
C.羊祜用计平定边害,为晋国守边腾出了一半兵力。羊祜命腾出的将士去垦田种粮,使得晋军储备了十年的军粮。
D.羊祜率军外出打猎不越边界,凡自己的士兵得到吴人打伤的猎物,悉数归还。吴人深服羊祜此举,称其“羊公”。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3分)
②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4分)
(2)除有远见卓识外,羊祜还有哪些美好品质?(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任里。会傅入都,遇诸途,问王归意,疾告,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某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具告所言。傅骇曰:“果尔,奈何?试汝诊之。”按脉良久,叹曰:“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沉思久,谓曰:“汝疾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王大喜,求方。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夕履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更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傅君代之以健少旧毡笠多枚,真神手,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之不精,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傅善医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致。然素喜看花,置病者于有花木之寺观中,令与之善者诱致之。傅既至,一闻病人***,僧即言为羁旅贫人,无力医,傅即为治剂,辄应手愈。
某妇忽患腹痛,辗转地上。其夫求之傅,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捣千杵,服之,立止。一老人痰涌喉间,气不得出入,其家具棺待殓。傅诊,曰:“不死。”令捣蒜汁灌之,吐痰数升而苏。凡患泻者,遇傅无不瘳。用药不依方书,每以一二味取验。有苦痨瘵者,教之胎息②,不三月而愈。
(选自《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有删改)
【注】①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②胎息:像婴儿在母胎中一样不用口鼻而用脐呼吸,是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急治任里回、归
B.愈则不功负责
C.医虽小道,之不精研究
D.无力医邀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傅又沉思久傅诊 
B.具告所言脑髓亏耗
C.试汝诊之谓非鄙人所误耶
D.问王归意,疾告王具傅所治之法告之
小题3:下列四个句子,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
A.就诊于太医院某。
B.遇诸途。
C.试之何如。
D.今傅君代之以健少旧毡笠多枚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尧患头痛病,被京城的太医判为不治之症,一个月后必死。傅青主叫他试着用青年人戴过的毡笠熬成药膏,早晚服食,竟然把病治好了。
B.太医见到病愈的王尧,大为吃惊,深有感慨。既佩服傅青主医术高超,又自愧学艺不精,几乎误人性命,此后,这个太医干脆不再从医了。
C.傅青主平素喜欢看花,因而他让人想方设法先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傅青主来了之后,了解情况,给病人诊治下药,手到病除。
D.傅青主善于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因病施治,不拘一格,用药不多,妙手回春,很有特色。他还教病人运用“胎息”法调治痨症,效果很好。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傅 命 归 家 遍 觅 健 少 所 用 旧 毡 笠 十 余 枚 煎 浓 汤 漉 成 膏 旦 夕 履 之 王 归 家如 法 治 之 疾 果 愈。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3分)
②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
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  
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初至洛,蓬荜环,不蔽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佑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佑中赐谥康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蓬荜环堵:墙壁
B.相从游恒:经常
C.或留信宿乃去:离开
D.皆书访雍贻:留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邵雍隐士风范的一项是 (  )(3分)
①夜不就席者数年                 ②蓬荜环堵,不蔽风雨  
③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      ④雅敬雍,恒相从游  
⑤一人挽之,惟意所适              ⑥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
A.①⑤⑥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邵雍曾经到齐、鲁、宋、郑等古国的旧址上游历,回来之后,认为“道已经在我这里了”,从此就不在出远门了。
B.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退居洛阳时,都很敬重邵雍,为他买下田宅,邵雍常常耕种,养家糊口。
C.邵雍把自己的居所叫做“安乐窝”,有人仿照邵雍的住房为自己建造了一个房子,叫做“行窝’”。
D.邵雍认为新法比较严酷,如果能够宽缓一分,那么百姓就会受益一分,所以他希望他的门生故友不要辞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陈公神道碑铭
曾巩
公讳世卿,字光远,南剑州沙县人也。公为儿时,书木叶为诗,其父见之大惊,遂使学,以笃志闻于乡。中雍熙二年进士,为衡州军事推官,改静安军节度推官。王小波、李顺蜀,州县多不能保,东围静安,公应变,为箭笴兵械城守之具百余万,约其属分城守之。围既久不解,分城者疑惧意懈,出语动公,公以义谯勉之。而间谓州长张雍曰:“此属留之则溃人心,纵之使求外兵,则两全。”雍听其言。盗数万人围静安八十日,公奋励距敌,射其裨将一人,应手死。又射至数百人,无不辄死。盗以故不敢迫。而外兵来救。乃卒解静安之围。事闻,即其军,以公为掌书记,父丧不许去官。自宋兴小吏势,盗起往往转掠数百千里,吏辄弃城走。及公之保静安,则若吏力皆可以有为者。然公之于此时,盖亦无为有,以少胜众,此材智烈丈夫之所为。小拘常见之人,亦安能责其此出哉?
公在静安七年,还为秘书郎。真宗即位,为荆湖北路转运使。澧州诸蛮夺澧旁地耕守,数纵兵入盗,积十余岁莫能却。公至,诸蛮畏悦,皆还就溪洞,而归故所掠地与人。公因筑三塞以备蛮,诏书嘉奖。公去久之。而后吏不能善蛮,蛮亦辄复入盗。天子问公前所以服蛮者何为,而今将治之者何出,公具对而其稿,世故莫知其何术也。
公在荆湖岁余,擢为秘书少监,知广州,赐金紫服,至则罢计口鬻盐,人以休息。海外国来献,多人徒以食县官,而往往皆射利于中国也。天子以公善谋问公所以纲理之者公以谓以国之小大裁其使员授官之多少通其公献而征其私货可以息弊从之。居南海四年,未及召而得疾卒,享年六十有四。(选自《曾巩文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小波、李顺蜀盗:叛乱
B.公以义谯勉之数:多次
C.盖亦无为有易:改变
D.公具对而其稿刊:刊发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世卿“善谋”的一组是(  )(3分)
①公为儿时,书木叶为诗                 ②纵之使求外兵,则两全
③公奋励距敌,射其裨将一人             ④公至,诸蛮畏悦
⑤至则罢计口鬻盐,人以休息             ⑥以国之小大,裁其使员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世卿守静安时,和属下约定分守几座城池,互相照应。由于被围时间很长,属下怀疑害怕而松懈,要求陈世卿让他们回来一起守静安,陈世卿没有同意。
B.盗贼几万人包围静安八十多天,因为陈世卿奋勇拒敌,射死几百贼兵,使贼兵不敢逼近攻城,后来因为有援兵来救,静安之围被解除。
C.澧州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人经常夺取澧州旁边的耕地,多次出兵抢劫百姓,十几年来没有人能够击退他们。陈世卿到任后这事得到解决,但他走后又出现反复。
D.外国使节来进贡,很多人只是因为要依靠朝廷吃饭,并且常常来谋取财利,陈世卿想出办法来整顿此事,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自宋兴小吏势,盗起往往转掠数百千里,吏辄弃城走。
译文:                                                                   
(2) 小拘常见之人,亦安能责其此出哉?(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韩非子·和氏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献璞而未美,未为主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论,论宝若此其难也。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然则有道者之不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②不敢卖重;官行法则浮萌③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④矣。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⑤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⑥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也。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其左足       刖:砍断脚,古代的一种酷刑。
B.而游士危于战     陈:通“阵”,指军队阵列
C.独乎道言也      周:契合,此可引申为采纳
D.大臣苦法而细民恶也  治:被治理,此引申为被管制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组是
A.玉人曰:“石。”/ 是寡人之过
B.和献璞而未美 / 无丝竹管弦之盛
C.然犹两足斩而宝论 /能衔哀致诚
D.主尊安 / 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A.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B.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C.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D.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小题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和氏得到玉璞后,先后两次进献君王,均以欺骗罪被处以刖足之刑。后至文王时他才得以献玉而正名,并将玉命名为“和氏之璧”。
B.第二段,韩非指出若以法、术治国的话,臣则失去擅权弄权的自由,士民则失去游说游荡的自由,法、术也就成了群臣士民的祸害。
C.第三段,韩非借吴起与商君之例,阐明了法、术能否施行于世,取决于君主的判断力以及臣子细民的处世态度。然后借此针砭时弊,指出当世乱而无霸主的原因。
D.文章除了运用和氏之喻、吴起商鞅之例外,还拿悼王孝公楚秦两国君主对法的态度及其结果作对比,文笔犀利而深入浅出,叙议相间而富于变化。
小题5: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3分)
(2)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4分) 
(3)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