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武 技蒲松龄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武 技 蒲松龄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名,邀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 |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 |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 |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 |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 小题4:把原文中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3分) (2)众相顾,迄无应者,(3分) (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4分)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关键词:由、以、罔有各1分,共3分) (2)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关键词:顾、迄、应各1分,共3分)(3)李超开始不说,尼僧一再(坚持)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关键词:初、固、诘、乃各1分,共4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及将各选项解释代入语文,考察期是否合乎语境。题中,A项的“鄙”解释错了,应是边远的地方,边邑。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的要求进行筛选。题中,①表明李超的争胜心理,③和④表明李超的骄傲自满,都不符合题干要求,应予排除。 小题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有关内容仔细对照,考察有无错误。题中,A项错误在于,憨和尚并没有“愤而辞去”;B项错误在于:尼僧性情并不谦和;D项错误在于,本文重在塑造和尚和尼僧及李超几个人物形象,告诫世人莫恃才傲物,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第(1)题中的“由”应译为“从”;“以”应译为“凭”;“罔有”即“没有”。第(2)句中的“顾”是“看”的意思;“迄”即“最终”;“应”即“应战”。第(3)句中的“初”是“开始、开初”之意;“固”应译为“一再”;“诘”是“追问、盘问”之意;“乃”应译为“才”。 【参考译文】 李超字魁吾,淄西边邑人。为人性格豪爽,喜欢施舍。有一天,有个和尚偶然到他这里来化缘,李超让他饱吃一顿,和尚十分感激,就对他说:“我是少林寺的和尚,会一点武艺,我想传授给你。”李超心中不禁大喜,请他住在家里,供给他衣食,早晚向他学习武艺。过了三个月,李超的武艺已很精湛,便得意洋洋起来。和尚问他:“你觉得自己进步了吗?”李超轻松地答道:“我觉得进步了,师父,只要您所能的,我已全部学会了。”和尚笑着让李超试一试武艺。李超便马上脱掉衣服,朝手心吐了口唾沫,跳跃起来像猿猴一样飞行,落下来像鸟一样轻盈,腾跃了一阵子,露出骄傲的神色站在那里。和尚又笑了,说:“可以了。你既然把我的本领都学会了,那不妨让我们来较量一下武艺高低。”李超痛快地答应了。于是,两人双手交叉,作好比试的姿势,然后两人格斗起来。李超想找和尚的破绽,没料到,和尚忽然飞起一脚,李超顿时跌倒在一丈以外。和尚拍着手说:“你还没有完全学会我的本领啊!”李超用两手撑着地,惭愧而沮丧地向他请教。过了几天,和尚告辞离去了。李超从此以武艺出名,走南闯北,浪迹江湖,竟一直没有遇到对手。一次,李超偶然来到历下这地方,看到一个少年尼姑在广场上卖弄武艺,观看的人熙熙攘攘。尼姑对围观的人说:“颠来倒去就我一人,也太冷落了。有喜欢玩耍的人,不妨上场来较量较量权作游戏。”一连说了三遍,围观的人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敢答应。李超在旁边站着,不禁技痒,便很神气地走进场中。小尼姑笑着与他合掌施礼。刚一交手,小尼姑便喊停下来,说道:“你这是少林派的武艺。”接着问他:“你师父是谁?”李超开始不作声,尼姑坚持追问,才告诉她是个和尚。尼姑拱了拱手说:“憨和尚是你师父吗?如果是这样,不必较量,我甘拜下风。”李超一再请求,尼姑不同意,大家在旁边怂恿他们比武。尼姑才说:“你既然是憨师的弟子,都是少林武林中人,不妨玩玩。但只要两人意会就行了。”李超答应了。但见她斯文瘦弱,有些看不起她,加上年轻好胜,一心想打败尼姑,以取一时的名声。正在不分胜负的时候,尼姑突然停了下来。李超问其中的缘故,尼姑笑而不答。李超认为她胆怯,坚决要求再交手。不久,李超飞起一脚,尼姑并起五指朝他大腿一削;李超觉得膝下像被刀砍了一样,跌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了。尼姑笑着道歉说:“冒失地触犯了你,请你不要怪罪!”李超被人抬了回来,养了一个多月才痊愈。一年后,和尚又来了,李超给他讲述了这段往事。和尚吃惊地说,“你太鲁莽了,惹她干什么?幸亏你事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你的双腿恐怕早就断了。”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仁本高其才高:推崇 | B.遣使者四辈敦趣趣:通“促”,催促 | C.股肱之寄,要在忠力股肱:辅佐 | D.管、晏暴君之过暴:残暴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周乃去,客密州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周为条二十余事为击破沛公军 | C.帝尝以飞白书赐周但以刘日薄西山 | D.管、晏暴君之过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赵仁本很赏识他,给他准备行装,让他进关。 |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常何三百匹丝帛。 |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比不过他。 |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 小题5:将文言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4分) (2) 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③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②陁(tuó):山冈。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反:通“返”,返回 | B.不足以席众客席:宴请 | C.子瞻于是最乐于是:对这件事 | D.而以适意为悦适意:心情畅快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效于左右得复见将军于此 | B.有废亭焉复驾言兮焉求 | C.酌水而饮之我腾跃而上 | D.及其既厌其若是,孰能御之 | 小题3: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九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 C.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全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 D.作者在文中特别强调“以适意为悦”之乐,不以物伤情,这是劝慰别人的话。但文章结尾说“孰知得失之所在”,却也表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的思想。 | 小题5:把文言文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3分) (2)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3分) (3)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母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 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后当德我。”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文炳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即弃官去。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直:通“值”,价钱 | B.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籍:借助 | C.文炳曰:“后当德我。”德:感激 | D.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中:诬蔑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县以民蚕麦偿之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B.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 C.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信而见疑 | D.民亦有不乐为者南冥者,天池也 |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董文炳爱民举动的一组是( ) ①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 ②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 ③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 ④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⑤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 ⑥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文炳十六岁时父亲死去,他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 样。 | B.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的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 C.董文炳为政仁爱,曾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后又不忍心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高额利息,于是将自己的家财田亩作价还给了放贷的人。 | D.有人向州府说董文炳的坏话,州府中也有人想陷害他,加上他不想剥夺老百姓来给自己谋私利,于是最终他干脆弃官而去。 | 小题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3分) ⑵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佟客 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年,适自海外归耳,”董曰: “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曾见异人否?”佟曰:“异人何等?”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佟曰:“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董又奋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董授之。展玩一过,曰:“此甲铁所铸,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遂于衣底出短刀尺许,以削董剑,脆如瓜瓠,应手斜断如马蹄。董骇极,亦请过手,再三拂拭而后返之。邀佟至家,坚留信宿。叩以剑法,谢不知。董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拏②。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近壁凝听,但闻人作怒声曰:“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少顷,似加搒掠③,***不绝者真其父也。生捉戈欲往,佟止之曰:“此去恐无生理,宜审万全。”生皇然请教,佟曰:“盗坐名相索,必将甘心焉。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烛之已杳。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惟庭前多编菅遗灰焉。乃知佟异人也。 异史氏曰:“忠孝,人之血性;古来臣子而不能死君父者,其初岂遂无提戈壮往时哉,要皆一转念误之耳。昔解大绅与方孝孺相约以死,而卒食其言;安知矢约归家后,不听床头人呜泣而止哉?”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跨蹇:骑驴 ②纷拏:喧闹 ③搒掠:用板子拷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自海外归耳适:刚刚,才 | B.董骇极,亦请过手过手:交手 | C.盗坐名相索坐名:点名 | D.而卒食言卒:最终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 不如因善遇之 | B.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我启户,为君警厮仆 | C.董乃自述所好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 D.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昔解大绅与方孝孺相约以死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董生渴望遇异人学异术,途遇佟客,因其自海外归,又身怀利器,想其必为学武之人精通剑术,所以请至家中。 | B.董生闻父受难***,便欲执戈相救,可见真正是一个孝子,是值得佟客授以异术的。 | C.隔院的盗贼喧嚣,其实都是佟客所施的异术而已,那些草灰,便是佟客所用来变化的道具了。 | D.作者认为,忠孝,其实是人们与生俱有的品质,但是这种可贵的品质常常会由于一念之差而被掩蔽。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 生 诺 入 告 其 妻 妻 牵 衣 泣 生 壮 念 顿 消 遂 共 登 楼 上 寻 弓 觅 矢 以 备 盗 攻 仓 皇 未 已 闻 佟 在 楼 檐 上 笑 曰 贼 幸 去 矣 小题5:把文中画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 (3分) (2)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 。(4分)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第15章) (2)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第5章) 小题1: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是因为子贡能独立思考、________(用成语概括),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第一段对话体现了孔子 的教育。(2分) 小题2:结合上面两段文字,请简要说明孔子对“贫富”的理解。(3分) 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