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刘毅传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汉城阳景王章之后。毅幼有孝行,少厉清节,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侨居平阳,太守杜恕请为功曹,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刘毅传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汉城阳景王章之后。毅幼有孝行,少厉清节,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侨居平阳,太守杜恕请为功曹,沙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刘毅传
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汉城阳景王章之后。毅幼有孝行,少厉清节,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侨居平阳,太守杜恕请为功曹,沙汰郡吏百余人,三魏称焉。
魏末,本郡察孝廉,辟司隶都官从事,京邑肃然。毅将弹河南尹,司隶不许,曰:“攫兽之犬,鼷鼠蹈其背。”毅曰:“既能攫兽,又能***鼠,何损于犬!”投传而去。太常郑袤举博士,文帝辟为相国掾,辞疾,积年不就。时人谓毅忠于魏氏,而帝怒其顾望,将加重辟。毅惧,应命,转主簿。
武帝受禅。帝以毅忠蹇正直,使掌谏官。转司隶校尉,纠正豪右,京师肃然。司部守令望风投印绶者甚众,时人以毅方之诸葛丰、盖宽饶。皇太子朝,鼓吹将入东掖门,毅以为不敬,止之于门外,奏劾保傅以下。诏赦之,然后得入。
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 散骑常侍邹湛进曰:“世谈以陛下比汉文帝,人心犹不多同。昔冯唐答文帝,云不能用颇牧而文帝怒,今刘毅言犯顺而陛下欢。然以此相校,圣德乃过之矣。”帝曰:“我平天下而不封禅,卿初无言。今于小事,何见褒之甚?”湛曰:“臣闻猛兽在田,荷戈而出,凡人能之。蜂虿作于怀袖,勇夫为之惊骇,出于意外故也。夫君臣有自然之尊卑,言语有自然之逆顺。向刘毅始言,臣等莫不变色。陛下发不世之诏,出思虑之表,臣之喜庆,不亦宜乎!”在职六年,迁尚书左仆射。毅夙夜在公,坐而待旦,言议切直,无所曲挠,为朝野之所式瞻。妻子有过,立加杖捶,其公正如此。然以峭直,故不至公辅。帝以毅清贫,赐钱三十万,日给米肉
后司徒举毅为青州大中正,尚书以毅悬车致仕,不宜劳以碎务。于是青州自二品已上光禄勋石鉴等共奏。由是毅遂为州都,铨正人流,清浊区别,其所弹贬,自亲贵者始。太康六年卒。                                 (选自《晋书·刘毅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毅幼有孝行,少清节厉:鼓励、 激励
B.而帝怒其顾望,将加重辟: 征召
C.卿以朕汉何帝也?方:比
D.由是毅遂为州都,正人流,清浊区别铨:称量,权衡,考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方之桓灵,其甚乎!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众矣。
B.昔冯唐答文帝,云不能用颇牧文帝怒。
吾尝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今小事,何见褒之甚?。
故内惑郑袖,外欺于张仪。
D.此言之,殆不如也。
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毅“峭直”的一组是(  )
①毅幼有孝行,少厉清节。
② 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
③文帝辟为相国掾,辞疾,积年不就。
④毅以为不敬,止之于门外,奏劾保傅以下。
⑤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⑥ 其所弹贬,自亲贵者始。
A.①②④B.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毅侨居平阳的时候,太守杜恕请他担任自己的属下,他选拔了郡吏一百多人,在三魏一带出了名。
B.皇太子入朝,吵吵闹闹地进入东掖门,刘毅认为这是对皇帝的不敬,制止并弹劾了他。
C.刘毅认为武帝似乎不如汉桓帝、汉灵帝,武帝则借此说明自己强于桓帝灵帝。而邹湛认为武帝超过了汉文帝。 武帝认为邹湛的话对自己是过分的夸奖,并不赞同。
D.后来司徒推举刘毅为青州大中正,尚书却认为刘毅是皇帝赐予车马告老还乡,不应该拿零碎的事物来扰烦他。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毅曰:“既能攫兽,又能***鼠,何损于犬!”投传而去。(3分)
(2)臣闻猛兽在田,荷戈而出,凡人能之。蜂虿作于怀袖,勇夫为之惊骇,出于意外故也。(4分)
(3)言议切直,无所曲挠,为朝野之所式瞻。(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1)刘毅说:“如果既能捕兽,又能***鼠,对狗有什么损害呢?”于是丢掉任官的符信就离开了。(3分)
(2)我听说猛兽出没田间野外,带着防身的武器出门,一般人都能做到。小小的毒虫突然出现在怀袖里,勇武的人也会为之惊骇,这是因为出于意外的缘故啊。(4分)
(3)言谈议论恳切直率,不屈不挠,被朝廷内外的人所敬仰。(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B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下句内容“毅惧,应命”大意“刘毅害怕,只好应命”可知,辟此处的意思应为“刑法”。所以选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的两个“已”都是副词,意思为很,太。B第一个“而”为连词,因而。第二个“而”为助词,表修饰。C第一“于”是介词,表对象,意思为对、对于。第二个“于”,也是介词,表被动,意思是被。D第一个“以”为介词,意思是依据,依照。第二个“以”为连词,表修饰,可译为“而”或者“省略”。所以选A。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峭直”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①句写刘毅注意个人操守修养,③句是写刘毅忠于前朝。都不是说他的峭直,其余四句写刘毅的言行正直严厉。所以选C。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中不是选拔百余人,“沙汰”为淘汰的意思。B吵吵闹闹不对,“鼓吹”应为乐队仪仗。D项的皇帝赐予车马不对,“悬车”是年龄的代称,意思是七十岁。所以选C。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何……于”、“去”、“荷”“为”“故” “瞻”。
参考译文:
刘毅,字仲雄,东莱掖县人。是汉城阳景王刘章的后代。从小就有孝敬父母的品行,年轻时磨练高洁的操守,但喜欢评论人物优劣,那些王公贵人望见他的仪容风采也敬畏他。寄居在平阳的时候,太守杜恕请他做功曹,他淘汰了郡里的官吏一百多人,在三魏一带出了名。
魏末,依据分部考察的结果推荐他为孝廉,征召他做了司隶都官从事,京城一带官吏都谨守法度。刘毅要弹劾河南府尹,司隶校尉不准,说道:“捕捉野兽的狗,小老鼠也可以爬上它的背。”刘毅说:“如果既能捕兽,又能***鼠,对狗有什么损害呢?”丢掉任官的符信就离开了。郑袤举荐他做博士,文帝征召他做相国的属官,推辞称病。当事人说他忠于魏氏,然而文帝对他的这种行为很愤怒,将要加重惩罚他,刘毅害怕,只好应命,做了主簿。
晋武帝即位,因刘毅忠贞正直,让他掌管谏官。后来又转任司隶校尉,督察管理豪门大户,京城官吏都谨守法度。他管辖范围内的违纪官员听到他任职的消息后弃官而逃的很多,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的诸葛丰、盖宽饶。皇太子朝见,乐队快要进入东掖门了,刘毅认为这是(对皇帝)不敬,把他们阻挡在门外,并且上表弹劾太子师傅以下官员。直到皇帝下诏赦免他们,他们才得以进入皇城。
晋武帝曾经到南郊外祭祀,祭祀仪式完成之后,武帝感慨地问刘毅说:“你把我比作汉代的哪个皇帝?”刘毅回答说:“您可以比作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武帝说:“虽然我的德行不如古人,还是克制自己(尽力)为政。我又平定了江南,统一了天下,你把我比作桓帝、灵帝,恐怕太过分了吧?”刘毅回答说:“桓帝灵帝卖官,钱收进国库里;您卖官,钱却收进私人家里。从这一点来看,(您)恐怕还不如(桓帝灵帝)啊。”晋武帝大笑说:“桓帝灵帝的时代,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话。现在有(这样)耿直的臣子,所以我和桓帝灵帝还是不同啊。”散骑常侍邹湛进言说:“现在一般人把陛下比作汉文帝,人们心里还不十分赞同。过去冯唐回答文帝的话,说文帝没有重用颇、牧这样的人,文帝因此很生气,如今刘毅的话触犯龙颜但陛下却很高兴,这样相比较,陛下圣明的道德却超过文帝了。”皇帝说:“我平定天下而没有举行封禅的大典,你当初什么话都没有说。今天对于这样一点小事,你为什么大加褒奖呢?”邹湛说:“我听说猛兽出没田间野外,带着防身的武器出门,一般人都能做到。小小的毒虫突然出现在怀袖里,勇武的人也会为之惊骇,这是因为出于意外的缘故啊。君臣之间有自然形成的尊卑,人们说话自然会有逆耳之言和顺耳之言。刚才刘毅说的那番话,臣等听了没有人不吓得变了脸色。陛下却说出了非凡的话语,表现了高超的思想,我等感到喜庆,不也是应该的吗!”任职六年,升至尚书左仆射。刘毅整天忙于公事,每天天不亮就等着上朝,言谈议论恳切直率,不屈不挠,被朝廷内外的人所敬仰。(即使)他的妻子儿女有过错,也要马上惩罚。他做事就是这样公正。但由于严峻刚直,没能作到三公辅相。皇帝因为刘毅清贫,赏给他三十万钱,并且每天供给米粮和肉食。
后来司徒举荐刘毅做了青州中大正,,尚书却认为刘毅年龄大了,应该告老还乡,不应该拿零碎的事物来扰烦他。于是青州自二品已上光禄勋石鉴等共同奏书。从此刘毅做了州都,考察人才,明辨是非,他所弹劾的,都是从贵族开始。太康六年刘毅去世。
举一反三
(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赡思,字得之,其先大食国人。父斡直,轻财重义,不仕进。赡思为官清正,毫不容情。
弱冠,以所业就正于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之门,由是博极群籍,见诸践履,皆笃实之学,故其年虽少,已为乡邦所推重。诏以科第取士,有劝其就试者,赡思笑而不应。泰定三年,诏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眷遇优渥。时倒剌沙柄国,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倒剌沙屡使人招致之,即以养亲辞归。天历三年,召入为应奉翰林文字,进所著《帝王心法》,文宗称善。诏预修《经世大典》,以论议不合求去,命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谕留之,赡思坚以母老辞,遂赐币遣之。复传旨曰:“卿且暂还,行召卿矣。”
至元二年,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即上封事十条。时奸臣变乱成宪,帝方虚已以听,赡思所言,皆一时群臣所不敢言者。侍御史赵承庆见之,叹曰:“御史言及此,天下福也。”戚里有执政陕西行省者,恣为非道,赡思发其罪而按之,辄弃职夜遁,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及分巡云南,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远藩为之震悚。襄、汉流民,聚居宋之绍熙府故地,至数千户,私开盐井,自相部署,往往劫囚徒,***巡卒,赡思乃擒其魁,而释其党。复上言:“绍熙土饶利厚。流户日增,若以其人散还本籍,恐为边患,宜设官府以抚定之。”诏即其地置绍熙宣抚司。
三年,佥浙西肃政廉访司事,即按问都转运盐使、海道都万户、行宣政院等官赃罪,浙右郡县,无敢为贪墨者。复以浙右诸僧寺,私蔽猾民,有所谓道人、道民、行童者,类皆渎常伦。隐徭役,使民力日耗,契勘嘉兴一路,为数已二千七百。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庶以少宽民力。朝廷是之,即著以为令。
赡思历官台宪,所至以理冤泽物为己任,平反大辟之狱,先后甚众,然未尝故出人罪,以私恩。尝与五府官决狱咸宁,有妇宋娥者,与邻人通,邻人谓娥曰:“我将***而夫。”明日,夫果死。迹盗数日,娥始以邻人告其姑。五府官以为非共***,且既经赦宥,宜释之。赡思曰:"娥夫死及旬,乃始言之。是娥与同谋,度不能终隐,故发之也,岂可释哉?是谓故出人罪,非平反也。且公欲种阴德于生者,奈死者何!"乃独上议刑部,卒正娥罪。其审刑当罪多类此。
赡思邃于经,皆究极之。家贫,馔粥或不继,其考订经传,常自乐也。至正十一年,卒于家,年七十有四。
(选自《元史•赡思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佥浙西肃政廉访司事除,免除
B.弱冠比:等到
C.不仕进干:追求
D.以私恩市:买,谋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西域人多附风雨兴
B.聚居宋绍熙府故地齐桓、晋文事可得闻乎
C.以其人散还本籍君既见录
D.尝五府官决狱咸宁嬴而不助五国也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现赡思有“为政之才”的一组是(   )
①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  
②召入为应奉翰林文字
③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即上封事十条
④宜设官府以抚定之
⑤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
⑥其考订经传,常自乐也
A.①③④B.①②⑥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赡思年少时,师从名师,遍读书籍,不但学到很多扎实有用的学问,而且能够把所学付诸实践,颇得乡邻的推崇器重。
B.赡思参加科举考试未果,他对此一笑了之。后来得到皇帝赏识而被任用,期间,他不攀附权贵,坚持己见,曾两次请辞回家。
C.赡思恪尽职守,敢于进谏,建议屡被采纳;他又不徇私情,惩治污吏;安抚流民,情法并举;请遣猾民,使其供纳赋役。
D.赡思历任司法部门的官职,曾力主将与邻人私通却又迟报丈夫被***实情的宋娥依法判罪,其依法判案大多如此。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赡思坚以母老辞,遂赐币遣之。(3分)
(2)馔粥或不继,其考订经传,常自乐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盖方泌,字季源,山东蒲台人。嘉庆初,以拔贡就职州判,发陕西,署汉阴通判、石泉知县。三年,署商州州同。治州东百里曰龙驹寨,寨之东为河南,南出武关为湖北。路四通,多林莽山径,易凭匿。时川、楚教匪屡由武关入陕西。方泌始至,民吏扫地赤立,贼酋张汉潮拥众至,罝药面中,诱贼劫食,多死,遂西走,大军乘之,汉潮由是不振。方泌集众谋曰:“贼虽去,必复来。若等逃亦死,守不得耕种亦死。我文官无兵,若能为吾兵,当全活尔。”众曰:“惟命。”乃筑堡聚粮,户三丁抽一,得三千人,无丁者以财佐粮糗兵械,亲教战,辰集午散,无废农事。
四年,贼屯山阳、镇安,将东走河南,迎击败之;又击贼于铁峪铺,贼据山上,而伏其半于沟,乃分兵翦伏,夺据东山上,数乘懈击之,贼宵遁。后贼由雒南东,方泌驰至分水岭,间道走铁洞沟出贼前伏待之,贼错愕迎战,遂败,斩首数百,乡兵名由是大振。自武关至竹林关,乡兵皆请隶龙驹寨。
五年,知州困于贼,方泌驰百九十里至北湾,贼惊曰:“龙驹寨兵至矣!”时贼屯州西及雒南、山阳各万余人,欲东出。方泌乡兵二万,列三大营以待。会官军至,夹攻,贼大败,几尽歼。是役枕戈寝者五十日。游击某诬以事,解职,大吏直之,得留任。贼遂相戒无过商州。
八年,授盩厔知县,犹时时入山搜贼,又获宁陕倡乱者四十余人。境内甫定,捐俸赈饥,旌死节妇,河滩、马厂、盐法,皆区画久远。擢宁陕同知。仁宗召见,问商州事甚悉。擢四川顺庆知府。渠县民变,大吏以兵。方泌曰:“此赛会人众,至各相惊疑,讹言横兴,非叛也。”捕十二人而变息。调成都,母忧归。服阕,授福建延平。寻调台湾,两署台湾道。屡谳大狱,皆聚众汹汹,稍激则变。方泌一理喻,罪如法。道光十八年,卒。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
【注】①扫地赤立:空无所有,形容穷困之极。②游击:古代官名。③谳:审判定罪。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贼由雒南东逸:逃跑
B.方泌乡兵二万勒:率领
C.大吏以兵属:归属
D.罪如法蔽:判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罝药面中②是仁术也
B.①亲教战②句读不知
C.①是役枕戈寝者五十日②王怒疏屈平
D.①方泌一理喻②请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小题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盖方泌“治乱有方”的一组是
①乃罝药面中,诱贼劫食 ②而伏其半于沟,乃分兵翦伏 ③贼错愕迎战,遂败④是役枕戈而寝者五十日 ⑤皆区画久远 ⑥捕十二人而变息
A.①④⑤B.①②⑥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庆三年,盖方泌代理商州佐官,所辖区域四面畅通,而且有很多山林路径,便于藏匿,这给了川、楚教匪出入此地的机会。
B.当时商州老百姓非常穷困,盖方泌设计诱***当地匪贼,并在当地集合了队伍,亲自训练,定时集散,因此没有耽误农事。
C.盖方泌多次带兵击败匪贼,其乡兵名声大振,吸引了很多人加入队伍,以至于匪贼闻声丧胆,相互告诫不要经过商州。
D.盖方泌有丰富的平乱经验,当渠县发生民变时,他清醒地做出判断,认为并非百姓叛乱,最终平息了民变。调职成都后因为母亲的担忧而回家尽孝。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文官无兵,若能为吾兵,当全活尔。(3分)
(2)游击某诬以事,解职,大吏直之,得留任。(4分)
(3)屡谳大狱,皆聚众汹汹,稍激则变。(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文侯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段干木之庐必式①。四方贤士多归之。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日:“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  “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听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磺,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 ①式:通“轼”。古代车厢前扶手的横木。在这里的意思是低头抚轼,表示敬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过:经过
B.文侯怒,任座趋出趋:驱赶
C.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进:举荐
D.子恶得与魏成比也比:并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文侯问于群臣曰/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魏文侯善于“纳谏”的一组是
①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  ②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 ③“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④钟声不比乎?左高。 ⑤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   ⑥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A.①⑤⑥B.②③⑥C.②③④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派遣乐羊讨伐中山国,却将其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任座据此对魏文侯“仁君”之说提出质疑。
B.在田子方看来,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惟有贫贱之士无所畏惧,不在乎什么“言不用,行不合”。
C.在如何识别人上,李克向文侯提供了五项标准,并得到了文侯的认可,文侯据此选定了李克为国相。
D.翟璜曾向李克探听国相的人选,当得知国相人选不是自己时,勃然大怒,继而历数自己的功劳,指责李克,在李克解释原因后,翟璜承认自己错了,愿意做他的弟子。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3分)
(2)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薛万均,本燉煌人,后徙京兆咸阳。父世雄,大业末为涿郡太守,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与艺归款,高祖授万均上柱国、永安郡公。
建德帅众十万寇范阳,艺迎拒之。万均曰:“众寡不敌,宜以计胜。”即教艺羸兵阻水以诱之,万均自以精骑百匿城左。建德师度水,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明年,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堞,万均与万彻率死士百人出地道,掩击其背,众惊溃去。 柴绍之讨梁师都也,以万均为副,万彻亦从。距朔方数十里,突厥兵骤至,王师却,万均兄弟横击之,斩其骁将,虏阵欢,乘之,俘***相。突厥走,遂围师都。诸将以城险未可下,万均曰:“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既而贼果斩师都降。俄从李靖讨吐谷浑。军次青海,万均、万彻各以百骑行前,与虏遇,万均单骑驰突,无敢当者。还语诸将曰:“贼易与。”复驰进击,斩数千级,勇盖三军。追奔至积石山,大风折旗,万均曰:“虏且来!”乃勒兵。俄而虏至,万均直前斩其将,众遂溃,追至图伦碛乃还,与靖会青海。副侯君集击高昌,曲智盛坚守未下,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进潞国公。
会有诉万均与高昌女子乱,太宗欲穷治。魏徵曰:“君使臣以礼,若所诉实,罪且轻,虚则所失重矣。”诏勿治。后帝幸芙蓉园,坐清宫不谨下狱,忧愤卒。帝惊悼,为举哀,诏陪葬昭陵。后尝赐群臣貘皮,及万彻而误呼万均,怆然曰:“万均朕勋旧,忽口其名,岂死者有知,此赐乎?”因命取焚之,举坐感叹。
(选自《新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堞缘:向上爬,攀援
B.各以百骑行前,与虏遇  卒:通“猝”,猝然,突然
C.乘之,俘***相藉:抚慰
D.岂死者有知,此赐乎冀:希望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万均作战勇猛的一项是(     )(3分)
①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             ②万均兄弟横击之
③既而贼果斩师都降                 ④万均单骑驰突
⑤万均直前斩其将                   ⑥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
A.②④⑤B.①②⑤C.①③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薛万均本是敦煌人,而且是隋朝官员的后代,但后来他同弟弟跟罗艺一起归顺了唐朝,并和罗艺迎击过窦建德入侵范阳的十万军队。
B.柴绍出讨梁师都时,命薛万均为副帅,万彻也随同出征。离朔方数十里地时,突厥兵马突然而至,唐军退却,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薛氏兄弟却扭转了战局。
C.随同李靖抵达青海征讨吐谷浑时,薛万均所向披靡,还鼓励诸将说贼寇是容易对付的,并第二次驰马***回敌阵,斩***敌兵几千人,勇冠三军。
D.有人控告薛万均,虽经魏征劝说,太宗没有追究他,但已心存怨怒,以致后来为一点小事,把他囚禁。薛万均忧愤而亡后,太宗却又非常悲痛。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5分)
                                                                             
(2)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心而行信:任凭
B.凡公所以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饵:招待
C.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
D.卒以疑***其继室,下狱死论:判罪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3分)  (   )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4分) 
译文: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