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毛 子 传【清】施闰章毛甡,萧山人也,初名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曰“吾淳于髡也”。少与兄万并知名,人呼“小毛子”。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毛 子 传【清】施闰章毛甡,萧山人也,初名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曰“吾淳于髡也”。少与兄万并知名,人呼“小毛子”。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毛 子 传
【清】施闰章
毛甡,萧山人也,初名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曰“吾淳于髡也”。少与兄万并知名,人呼“小毛子”。
负才任达,善诗歌乐府填词。与人坦然无所忤。贤者多爱其才,昵就之,而亦以才见忌。一时诗人尝就甡问高下,甡略示次第,或闻而恶之,往往思中伤。甡又困诸生。家贫遭乱,佯狂,髡发缁衣走山泽中。闲效元人作小词杂曲以自娱,仇者摘其语以为谤诽,谋讦而***之。已而按验无实,得不。甡自以为无罪,虽数滨死无所害,益复不检备。仇者愤不得泄,乃胠其箧,发所著书焚之,又欲借他人事之死。里中善甡者咸谓当出亡,相哭而别。于是之齐、之楚、之郑、卫、梁、宋间。尝登嵩山,越数峰,远望凄怆不能上,曰:“吾力衰矣。伤哉!贫且多难,吾安归乎?” 
甡所为诗,率托之美人香草,以写其***激之意,缠绵绮丽。小词杂曲,亦复纵横跌宕,按节而歌,使人凄悦。游靖江,当垆冯氏者悦其词, 欲私就之。甡谢曰:“彼美不知我,直以我为狂夫也。”径去。过海陵,抵淮上,山阳令朱禹锡故甡,为召诸名士词人毕集为欢。而吏部张新标父子嗜诗,有名园,中秋夜会客数十人,伎乐合作,甡倚醉扣盘,赋《明河篇》,凡六百余言。及旦,则淮上诸家传写殆遍。宣城施闰章还自京师,见之,目为才子。自是客淮数月,留连朋好不能去。甡虽处困穷,所至尝乞食;至不当其意,虽招不赴也。
甡自少受知华亭陈子龙,评其文曰“才子之文”,然跌荡文酒,颇不自惜。平生长于《诗》,取毛、郑诸家,折衷其说,著《毛诗省篇》。今旧集多毁,存诗词若干卷,友人蔡大经为刻行于世。论者谓以沈宋之法, 行温李之词,时罕及者。甡年四十余尚无子,自言当以客游老云。
(摘自《施愚山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已而按验无实,得不坐:犯法获罪
B.又欲借他人事之死构:挑拨离间
C.山阳令朱禹锡故甡善:友好,亲善
D.平生长于《诗》治:从事研究
小题2:以下句子中,表明毛甡文才高超的一组是(   )(3分)
①与人坦然无所忤
②闲效元人作小词杂曲以自娱
③小词杂曲,亦复纵横跌宕
④及旦,则淮上诸家传写殆遍
⑤自是客淮数月,留连朋好不能去
⑥论者谓以沈宋之法, 行温李之词,时罕及者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毛甡因品评诗人的优劣而结怨于人,最后竟遭陷害,这表现了他“与人坦然无所忤”的性格特点,也暴露出陷害者的卑鄙、阴险。
B.山阳令朱禹锡和吏部张新标父子都曾于中秋之夜召集众多名士与毛甡欢聚宴饮,可见他们对毛甡的才华赏识有加。
C.毛甡从小就和兄长齐名,且受到陈子龙的知遇,他擅长经学词章,才华横溢,但大半生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
D.毛甡纵情于作文、饮酒,虽然到了四处乞食的地步,但“至不当其意,虽招不赴也”,表现他的才子气质和风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贤者多爱其才,昵就之,而亦以才见忌。(3分)
译文:                                                                                     
(2)宣城施闰章还自京师,见之,目为才子。(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贤者大都喜欢他的才华,对他很亲近,而他也因为自己的才华被人妒忌。(意思正确、语言通顺1分,“昵就”、“见”各1分)(2)宣城施闰章从京师回来,见到毛甡,把他看作是才子。(意思正确、语言通顺1分,“还自京师”、“目”各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构:诬陷。根据前后文,再根据“借他事”,就可推断“构”为“诬陷”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①表现的是毛甡的为人,②说的是毛甡的自我娱乐,⑤说的是毛甡流连好友。做此类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①排除AD,再根据②或⑤排除B。
小题3:
试题分析:中秋夜会客宴饮的是“吏部张新标父子”,朱禹锡没有。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要注意“昵就”、“见”的解释,“昵就”解释为“亲近”,“见”表被动;第二句时要注意“还自京师”为状语后置,即“自京师还”,“目”为意动用法,把……看做。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毛甡,是萧山人。起初他名叫奇龄,字大可,另一字齐于,自称淳于髡。年少时他和兄长万都很出名,大家称他“小毛子”。
毛牲恃才而放任旷达,擅长诗、歌、乐府和填词。与人交往心平气和,没什么抵触。贤者大都喜欢他的才华,对他很亲近,而他也因自己的才华被人妒忌。当时作诗的人曾经到毛甡那儿询问水平高下怎样,毛牲给他们大概评定一下优劣等第,有人听到了他的评价就很厌恶他,常常想着诬蔑他。毛甡被自己秀才的地位和生活所困,家里清贫又碰上乱世,就装疯,剃了头发,穿上僧衣行走山泽中。不时仿效元人作小词杂曲来自我娱乐,他的仇家就摘录他作品中的语句借此来诽谤他,设法攻击然后加害于他;后来经过官府调查未有确凿证据,没有被论罪。毛甡自认为无罪,虽然屡次差一点死掉但最后都未被加害,更加不戒备。仇家十分恼火无处发泄,就撬开毛甡的箱子,取出他所写的文章给烧了,又想借他人之事陷害他,将他置于死地。村里和毛甡交好的人都叫他逃走,毛甡和他们哭着话别。从此四处流落,到过齐、楚、郑、卫、梁、宋等地。他曾经攀登嵩山,翻越几座山峰后,远远眺望顶峰,内心十分悲伤而无法继续攀登,叹道:“我心力衰弱了。实在悲伤啊!一贫如洗又磨难重重,我能归依何处呢?”
毛甡所写的诗,大都依托美人香草,来抒写自己的牢***愤激之情,写得缠绵绮丽。小词杂曲,也是词意慷慨,不受拘束,依照节奏歌咏,使人悲欢交集。他游历到靖江,一个姓冯的卖酒人喜欢他的词,想私下接近他。毛甡谢绝说:“他喜欢(我的词)但不了解我,只是认为我是一个狂妄的人罢了。”便直接离开。经过海陵,到达淮上,山阳县令朱禹锡一向善待毛甡,为他召来各位名士词人一起欢聚。而吏部张新标父子喜欢作诗,家有名园,在中秋夜召集数十位宾客聚会,歌声、乐声齐起,毛甡借着醉意敲打盘子,作《明河篇》,共六百多字。到了早上,淮上各家几乎都传抄《明河篇》。宣城施闰章从京师回来,见到毛甡,把他看作是才子。毛甡从此客居淮上好几个月,留连好友舍不得离开。毛甡虽然生活困顿,在所到之处也曾向人乞讨食物;但如不合他的心意,即使召唤他也不去。
毛甡从小受到华亭陈子龙的知遇,陈子龙评价他的文章是“才子之文”,但他纵情于作文和饮酒,对自己很不爱惜。毛甡平生擅长研究《诗经》,采用毛、郑各家的注释,对他们的注释取长补短,著有《毛诗省篇》。现在旧集大多损毁,只保存几卷诗词,友人蔡大经为他刻印流传于世。评论者认为毛甡的作品用沈、宋之章法,写出温、李的词风,当时很少有人比得上。毛甡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说自己必将在外寄居终老一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勿听;诸大夫皆曰‘可***’,勿听;国人皆曰‘可***’,然后察之,见可***焉,然后***之。故曰‘国人***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所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B.齐宣王认为,齐国没有“亲臣”是因为他昔日没能分辨出“不才”之人,所以向孟子询问“识其不才”的方法。
C.孟子告诉齐宣王,在人才的任用上,应该以贤能与否为标准,即使超越“尊尊亲亲”的伦常,也不必有所顾忌。
D.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
小题2:“故曰:国人***之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任青传
张耒
任青,寿春人。少无赖,为盗,以智数雄其党,有声群盗中。然青为盗不多***害,为济所欲不多求,稍有以贤其类矣。里僧有善驴,其值数万钱,僧爱之,所以圉①备之甚固,盗数取之不得。于是里少年聚数万钱邀青,曰:“子能得驴,则请以钱为君寿。不能得,君妄得名也。”青笑谢少年,辞不能。少年固强之,青曰:“具饮,夜半吾乘驴来诣君矣。虽然,愿以是为戏,卒事请以驴还僧。”少年曰:“诺。”夜半,青怀刀超其垣入。僧系驴房外,锁驴前足无可解理。青即解刀,微刺驴足间见血,以刀击地跑者。久之,僧闻,使童疾走烛视驴。青疾起匿。童即语锁啮驴足流血矣。僧即取钥,命童解锁。童去,寝熟。青即牵驴自其门出,疾驰而至少年所,一座大惊。明日,乃使谢僧还驴,曰:“吾以为戏,愿勿罪也。”其多智数率如此。
后稍聚党,罪过数发。吏捕逐不得,闻朝廷,诏使招出之。青即自诣寿春,诏以补卒。太守使捕部中盗,往辄得,境为无盗,以劳稍迁等。后数得尤贼,诏授官至右侍禁。元丰三年,河南伊阳贼张晏,聚党抄掠,伤吏士,朝廷选青为伊阳巡检。五年,盗劫伊阳之小水,青追盗至福昌,予因见之。青长六尺余,慷慨敢勇,持刀入山独行二百余里,以一时往返。然貌恂恂谦恭,事士大夫甚谨,惟恐不当其意,居官小心,畏法廉洁,御下有恩,其语捕盗甚有方略云。先是朝廷兴师取灵州,陕西转运使李察当领徒从大将军高遵裕军出塞,察与青有旧恩,奏辟青从行。遵裕军疾驱入塞,察数危窘矣,青卫之,夜则被甲守其寝,抚左右得其欢心。察卒赖以全者,青之力也。
张子曰:“青始强暴,为盗贼,后乃折节,士大夫或愧焉,其始盖无有教之者故也。夫中道为善,犹不失为士,况始终于善者哉!然青才有过人者,彼虽为盗,固有以自异也。”
(《柯山集》卷四十三《任青传》)
注:①圉:通“御”,防御。
小题1:选出下列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青笑少年乃使僧还驴B.少年强之有以自异也
C.愿勿过数发D.以智雄其党察危窘矣
小题2:以下六句,全都表现任青“多智数”的是(3分)
① 卒事请以驴还僧        ② 吏捕逐不得               ③ 青怀刀超其垣入
④ 往辄得,境为无盗      ⑤ 其语捕盗甚有方略云       ⑥ 抚左右得其欢心
A.①③⑥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任青年轻时强悍无理,做过强盗,因很有心计,在同伙中名气很大。不过他为盗时尚有怜悯之心。
B.任青在家乡结党犯罪,官府追捕不到,只得上报朝廷。朝廷后下诏招抚,任青受诏抚,为官府抓捕强盗。
C.同乡年轻人偷僧人的驴子而不得,所以请任青出马。任青起先不肯,后来要求年轻人为他准备好宴席请他吃饭才答应,不过他要求事后归还驴子。
D.任青为人豪爽,勇敢无畏,但他身处官场时,为人处事小心翼翼,待人谦恭,廉洁自律,对上级官员则恭谨有礼,表现了他性格的另一面。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3分)
虽然,愿以是为戏,卒事请以驴还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戆 子 记   
【清】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
未几,奉命戍边,出狱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 ①戆:迂愚而刚直,憨直。 ②侑:劝人饮酒进食。 ③酡:饮酒脸红。④媒蘖:酝酿,此处比喻定计陷害。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瓶已罄:尽
B.烛酌酒校书然:通“燃”
C.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实现
D.出狱装治:管理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他故遣之出/景翳翳将入
B.遭戆者道/俨骖騑上路
C.主能言不能行/定内外之分
D.戆者攘臂前曰/刘夙婴疾病
小题3: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迁谪以如归
A.宁许以秦曲B.赢粮而
C.三江而带五湖D.园涉以成趣
小题4:以下各组能直接表现戆者“忠直”的一组是(     ) (3分)
①召未至,戆者已归                    ②挥拳逐去,客哄而散
③夺瓶还,谏曰                        ④多酤伤费,多饮伤生
⑤谢之,而心颇衔之                    ⑥即吾侪报主之时也
A.②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①④⑥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1) 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
                                                                                            
(2) 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化经典阅读(5分)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
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小题1:翻译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则是泽也                ②天下之民           
小题2:孟子要离开齐国,却又在昼地停留三天。由这件事可见孟子怎样的思想品性?(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5分)
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天下之主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此书之不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至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 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损伤
B.岂将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强:强迫
C.为一切之计而已偷:苟且
D.然后以禁,则齐:一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抑谋诈之术”观点的一组是(3分)
A.①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
②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B.①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②故论作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C.①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②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
D.①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
②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二段可以看出,刘向认识到了“谋诈”之害,但是他又为战国时的谋士们开脱,认为在当时形势下,他们不能不那么做。而作者不同意刘向的后一观点。
B.第三段以孔孟为例,有力地否定了刘向“不得不然”的观点。孔孟与策士们生活于相同的年代,却能阐明先王的治国之道,看来并不是非用“谋诈”之术不可。
C.作者认为《战国策》宣扬“谋诈”之术,而邪说会危害正道,所以应该把它废弃禁绝;但考虑到它的史料非常丰富,又认为不能毁掉。
D.作者尽管与刘向意见相左,但依然能客观地肯定刘向的长处,遗词十分委婉,充分表现了对前代学者的尊重。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译文:                                                                                      
(2)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译文: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