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事父母,虽平居屡空,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洛者,有不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注】①芘:通“庇”,荫庇。②信宿:连宿两夜。③表襮:自我炫耀。④防畛:喻防人之心。畛,界限。⑤投劾: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⑥樵爨:qiáo cuàn 打柴做饭。⑦晡时:晚饭的时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尝其庐造:造访,拜访
B.敬雍,恒相从游雅:文雅,有礼仪
C.士之洛者 道:取道
D.父子昆弟每相曰饬:告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昔人尚友于古,吾独未及四方 ②虽平居屡空,怡然有所甚乐
B.①事之才 ②皆固辞受命
C.①躬樵爨事父母②留守王拱辰雍应诏
D.①有不公府,必之雍②此贤者所当尽力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①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4分)
②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4分)
小题4: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邵雍“道德贤良”的两个事例。(自己概括,也可引原文)(4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4分)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①邵雍时常早上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 (评分点:①燕:安定,闲适。1分。②辄:就。1分。全句大意2分。)
②邵雍与人交谈,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有靠近他向他请教问学的,他总尽力地解答,从不以强迫的方式来告诉别人。(评分点:①言:交谈。1分。②就:接近,靠近。1分。全句大意2分。)
小题4:
示例一:在极度贫寒的环境下邵雍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或“躬樵爨以事父母”)
示例二:司马光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邵雍。它们二人的纯正品行成为四周乡里所仰慕学习楷模。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都会说:“不要做不好得事,恐怕司马端明、邵先生知道。”(或“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只要符合题意要求,其他答案也可,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5: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知“雅”应解释为:非常、很。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而”“乃”“以”“之”四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 A.而:转折连词,但。B.①乃:连词,于是,便;②副词,才。C.①连词,表目的,用来;②介词,用,拿。D.①之:动词,到;②助词,的。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关键字:①“燕”“晡时”“辄” ②“言”“善”“恶”“就”“强”“语”。
小题4: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了对文中人物“邵雍”的形象鉴赏、性格把握。一定要审准题意,即找出体现邵雍“道德贤良”的事例。读懂原文可知,文中这方面的事例还是较多的。同时若自己概括回答也一定要符合题意要求,表达言之成理。
小题5:
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是文言文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较翻译句子要容易一些。解答本题,一是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意思,二是要凭借自己的文言语感,三是对古代文化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以上几点综合思考去做。
【文言参考译文】
邵雍,字尧夫。邵雍年少的时期,也是自称有雄才大志的人,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凡是书籍他都要去认真的去读。开始为学就是艰苦而勤奋的。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打扇子,夜里不睡觉地刻苦学习好几年。在苦读中他叹息道:“ 过去的古人们,为求学尚好访友拜师的,但唯有我自己没有去四方走走学学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遗址,游历了很长时间,然后幡然归来感叹地说道:“道就在这啊!”于是不再出行远游。   
当时北海李之才担任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问邵雍说:“你知道万物中的道理和性质、性命的学说吗?”邵雍回答道:“如果我有那个幸运的话,愿意接受先生的传授教育。”于是侍奉于李之才左右,系统学习了《河图》、《洛书》,伏羲氏八卦六十四图像。
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非常的贫寒,所居住的房屋四面用蓬草做成的,不能挡风避雨。在这样的环境下邵雍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虽然总是很穷苦,什么也没有,但他很安然自得其乐的样子,周围的人不能理解。(人们不知道这样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就这样的安然生活的原因何在。)到了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为尽孝道,他倾其所有安葬了母亲,成为一贫如洗的人了。当时的前宰相富弼、做过高官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大学问家、著名诗词家吕公着等退居洛中,敬重邵雍的儒雅高深的学问,为大家在一起交谈的方便就集资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宅院。从此,邵雍依据时节耕种收获,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为自己的宅院起名叫“安乐窝”,于是自己起个道号叫“安乐先生”。 邵雍时常早上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春秋农闲时节,常出入城乡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就乘坐小车,一个人推着,随意所行。当官的人家听到他那独特熟悉的车音,争相迎候,连小孩子和老夫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欢愉的说“我家先生来到了。”不再直呼他的姓名。有时候留下连宿两夜才离开。有好事者在洛阳周边建有别致的小屋,如同是邵雍的小歇的居所,以方便他的到来时居住。名字叫“行窝”。   
司马光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邵雍。它们二人的纯正品行成为四周乡里所仰慕学习楷模。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都会说:“不要做不好得事,恐怕司马端明、邵先生知道。”有读书的士子取道洛阳,有不去官府,但必到邵雍处拜望的。邵雍德行气质纯粹,看上去就知道他的贤良,但邵雍自己从来不表露自己。不设置什么界限。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没有区别于他人。与人交谈,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有靠近他向他请教问学的,他总尽力地解答,从不以强迫的方式来告诉别人。待人不分贵贱,不论年纪大小,一样诚恳地接待。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佩服他的感化力。一时间洛阳人才特盛行,忠厚之风传遍天下。
熙宁时颁行新法,官吏受胁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想要离开。邵雍居住在州县的门生旧友都带着书信造访邵雍,邵雍说:“这是有才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苛严,能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有什么好处呢?”
嘉祐时,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西京留守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主簿,下诏再推举有杰出才能的人,补任颍州团练推官,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熙宁十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元祐时又赐予他谥号康节。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道济馈以粱肉,而去麾:指挥
B.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也致:招致,使……来
C.贵贱之者,有酒辄设造:前往,到
D.自以曾祖晋世宰辅,复屈身后代耻:以……为耻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B.
C.D.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同志。
小题4:文言文中,传主陶渊明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二篇。
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会骏诛,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志默然。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不知邪!”议者此定二陆之优劣。
吴王晏出镇淮南,以机为郎中令,迁尚书中郎,转殿中郎。赵王伦辅政,引为相国参军。豫诛贾谧功,赐爵关中侯。伦将篡位,以为中书郎。伦之诛也,齐王冏以机职在中书,九锡文及禅诏疑机与焉,遂收机等九人付廷尉。吴王晏救之,得减死徙边,遇赦而止。
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冏既矜功自,受爵不让,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焉。冏不之悟,而竟以败。
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太安初,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将谓吾为首鼠避贼,适所以祸也。”遂行。颖谓机曰:“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将军勉之矣!”机曰:“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颖左长史卢志心害机宠,言于颖曰:“陆机自比管、乐,拟君暗主,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陵君而可以济事者也。”颖默然。
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机司马孙拯劝机***之,机不能用。超宣言于众曰:“陆机将反。”又还书与玖言机持两端,军不速决。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没。玖疑机***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颖大怒,使秀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机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
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尝与书曰:“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后葛洪著书,称“机文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其为人所推服如此。然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以进趣获讥。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并行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父祖名播四海,不知邪宁:难道
B.冏既矜功自,受爵不让伐:夸耀
C.适所以祸也速:加快
D.机其主者录:逮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议者此定二陆之优劣赵亦盛设兵待秦
B.轻兵独进没学不思则罔
C.未有臣陵君而可以济事者也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D.并行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4分)
(2)玖疑机***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颖大怒,使秀密收机。(3分)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3分)
小题4:根据③④段内容,分析陆机的死因。(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张华原,字国满,代郡人也。少明敏,有器度。初为齐神武骠骑府法曹参军,赐爵新城伯,累迁大丞相府属。深被亲待,每号令三军,恆令宣谕意旨。寻除散骑常侍。周文始据雍州,神武使华原入关说焉。周文谓曰:“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华原曰:“殒首而已,不敢闻命。”周文嘉其亮正,乃使东还。寻悔,遣追不及。神武以华原久而不返,每叹惜之,及闻其来,喜见于色。后除相府右长史,迁骠骑大将军、特进,进爵为公,仍徙封新安。后为兗州刺史。华原有干略,达政体。至州,乃广布耳目,以威禁。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华原归款。咸抚以恩信,放归田里,于是人怀感附,寇盗寝息。州狱先有系囚千余人,华原科简轻重,随事决遣。至年暮,唯有重罪者数十人。华原各给假五日,曰:“期尽速还也。”囚等曰:“有君如是,何忍背之!”依期毕至。先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自华原临政,州东北七十里甑山中,忽有六駮食猛兽,咸以为化感所致。卒官,州人大小莫不号慕,为树碑立祠,四时祭焉。赠司空公、尚书左仆射。子宰均嗣。   (选自《北史》)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恆令宣意旨谕:使……知晓
B.除散骑常侍寻:不久
C.寇盗息寝:渐渐
D.华原科轻重简:选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有君如是,忍背之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哉?
B.①神武华原久而不返②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①神武使华原入关说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①周文嘉其亮正,使东还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4分)
(2)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华原归款。(4分)
小题4:第Ⅰ卷文言文中,张华原有哪些优点和才干?请简要概括。(5 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陇上,辄挟册以诵。兄为吏,忤知县系狱。爵投牒直之,并系。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服阕,起故官。
帝经年不视朝。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方士陶仲文加宫保,而太仆卿杨最谏死,翊国公郭勋尚承宠用事。二十年元日,微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作颂称贺。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帝大怒,下诏狱拷掠之,复杖于廷,谪韶州经历。
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帝震怒,立下诏狱搒掠,血肉狼籍,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狱卒以帝意不测,屏其家人,不许纳饮食。屡滨于死,处之泰然。既而主事周天佑、御史浦鋐以救爵,先后棰死狱中,自是无敢救者。
逾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再逾年,给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历五年不释。至二十四年八月,有神降于乩。帝感其言,立出三人狱。未逾月,尚书熊浃疏言乩仙之妄。帝怒曰:“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纷至矣。”复令东厂追执之。爵抵家甫十日,校尉至。与共麦饭毕,即就道。尉曰:“盍处置家事?”爵立屏前呼妇曰:“朝廷逮我,我去矣。”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比三人至,复同系镇抚狱,桎梏加严,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二十六年十一月,大高玄殿灾,帝祷于露台。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传诏急释之。
居家二年,一日晨起,大鸟集于舍。爵曰:“伯起之祥至矣。”果三日而卒。隆庆初,复官,赠光禄卿,任一子。万历中,赐谥忠介。                                      ------ 《明史 ·杨爵》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投牒直之,并系:拘囚
B.从同郡韩邦奇游:交往
C.爵抵家十日甫:刚刚
D.三人至比:等到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爵敢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
②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③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            ④帝震怒,立下诏狱榜掠
⑤屡滨于死,处之泰然                ⑥左右观者为泣下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③④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爵少年时曾为兄长鸣冤。后来中进士后被授官行人,出使王府回来后向皇帝进言,得到同意。
B.因为杨爵上疏诋毁符瑞,嘉靖帝大怒,下令锦衣卫将他下狱进行刑讯。狱卒摸不清皇帝的意图,不准家人给杨爵送饭,因而杨爵几乎死去。
C.在扶乩时,嘉靖皇帝被神言感动,下令释放杨爵等三人,但后来又命令东厂追捕他们。杨爵被捕时非常镇定,围观的人对此感动流泪。
D.嘉靖帝因火灾在露台祈祷时,听见火光中有呼杨爵等三人是忠臣的,虽然很不情愿释放他们,但因怕神降罪,所以就把他们放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每小题5分,共10分)
(1)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
(2)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礼品
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感到奇怪
C.轲既取图奉之,:发放
D.秦王方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通“环”,围绕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荆轲沉着机智的一项是( )(3分)
①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②倚柱而笑      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④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⑤恐惧不敢自陈  ⑥右手持匕首揕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荆轲到了秦国,用重金收买了秦王宠臣蒙嘉,经蒙嘉进言,取得秦王的完全信任,得以进见秦王。
B.荆轲、秦武阳进见秦王时,秦武阳害怕得脸色都变了,荆轲回头讥笑他,并向秦王做了圆说,消除了秦王的猜疑。
C.荆轲追***秦王,在场君臣都惊呆了,惊慌失措,失去了常态,赤手空拳与荆轲搏斗。
D.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秦王又怕又急,不知所为,侍臣们提醒才醒悟过来,拔剑***荆轲。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